很多朋友都把餌說的很神秘。我給它的定義就是魚喜歡吃的東西。

拌餌:將購買的袋裝魚餌按一定比例兌水,待吸足水分後略作攪拌,再放置一段時間後將餌合攏成團。

裝餌:以握竿之手卡著墜或提住子線,另一手從餌團中撮起一點餌,以中指、食指配合拇指將餌卡在食指與中指的第一關節之間,然後使鉤落在餌上,轉動拇指使餌將鉤裹住,再三指聯動搓成卵形。也可以一次撮餌,先將餌搓成長圓柱,然後以拇指指甲切成兩段後再完成搓餌。因鉤形不同,搓餌以卵形和丸形為主,餌的大小以比鉤大一圈為準。

註意:裝在鉤上的魚餌又有主誘和主釣的區別,所以搓餌要考慮形狀,必要時還要整形。如棱角形入水阻力大,釣餌與水的摩擦面大,容易霧化,適合誘魚;圓球形受到的阻力小,霧化慢,由於搓得緊,即使外層霧化了鉤口還有餌芯殘留,是給魚吃的;搓成長卵形後再在鉤柄處加壓就成了水滴形,這樣的餌穩定性好,還兼顧了霧化和殘留。再如釣中下層穿遊,經常接鉤的鯿魚,則先搓成丸形再壓成餅,這樣釣餌入水後在水的阻力作用下不僅下沈慢了還會左右搖晃。

配製魚餌時要註意以下四點:

一、軟與硬

魚餌的軟硬,主要取決於挍拌的加水量,正常狀態的軟硬度應該像耳垂兒或嘴唇一樣。如果過硬,極可能會出現跑魚的現象。因為當餌太硬時,鉤從食中脫出穿透魚嘴時受到的阻力較大,因此可能鉤得薄,當魚用力掙脫時即會脫鉤。餌過硬的另一個缺點是霧化效果差,且這將影響誘魚與集魚的效果。若魚餌過軟,將很難拋出,並且在下沈的過程中損失太多,有可能到底後鉤上基本沒餌了。

二、松與粘

魚餌的松與粘取決於攪拌時搓揉的程度,搓得越多粘度就越大。魚餌過粘或過松,與過硬或過軟的效果相似,但它可以對軟硬進行調整。

1、當餌硬時,少搓幾下即可,直到與正常餌相似的作用;

2、當餌偏軟時,多搓幾下也可當作正常餌使用;

目前市售各種釣魚餌料,對搓餌的要求是不同的。比如最常見的萬能餌,必須多搓才能使用,有時為了增加粘度,還用熱水(開水)拌餌。而日本的丸九黃鯽餌(一目),則要求少搓或基本不搓。其它各種鯽餌的粘度一般都可以通拌餌過程中的搓來達到理想狀態。如果多搓還達不到所需的粘度,除上面提到的用熱水和餌外,還可通過加粘粉或拉絲餌來滿足粘度的要求。但這類方法通常極少使用。當需要降低餌料的粘度(不是硬度)時,一般只加雪花粉。這是一種無色、無味、無粘度的膨化飼料,減小粘度的效果極好。此外也還有一些粘度很低的鯽餌,如日本丸九的黑卿餌等,但其中都帶有它們自身的味道。當這種味道與你所用魚餌的味道相輔時,亦可使用。粘度與硬度通常關系比較密切。當餌過硬需要加水時,必然要通過搓揉和勻,一搓便會過粘。餌過軟加料後多搓。同樣也會過粘。因此,在這種情況下註意調整粘度是很重要的。

三、輕與重

這裏所說的輕與重,是指魚餌的比重。這已是釣魚用餌中較為高深的問題,需達到一定的水準方可涉及。簡單來說,比重大的魚餌下沈快,但不利於魚的吸入;比重小的則相反。此外,餌的比重對浮漂的靈敏度還有影響,調漂時要考慮到餌的比重這項因素。比如正常的「調4釣2」,餌重即偏鈍,餌輕則偏敏。一般說來,粘硬的餌比重都較大;松軟的餌比重則較輕。餌的比重可以通過調整浮標時測試。比如你調的是4目(空鉤半水),上好雙餌後拋入水中看漂尾下沈多少。一般應以下降3~4目為宜。如下沈過多,需將標目得再高些;若下沈過少則應對標目再低些。當然,這與漂尾的粗細以及上餌的大小還有著直接的關系。

浮漂的釣魚人的眼睛,對於很多的釣魚新手來說,調漂可謂是初次接觸釣魚過程中,最難掌握的一個環節了,往往因為調漂的不理想,而導致漁獲甚微,V信關註公眾號:漁樂生活家,回復【浮漂】 查看實用調漂技巧

四、大與小

釣魚時,上餌的大小是一個既簡單又重要的問題。即使是在正常情況下,也沒有一個固定的標準。因為餌的大小起碼是應隨著魚的大小而變化的。然而即使如此,總歸還要有一個大致的概念,一般來說,像泡開的黃豆那麼大就差不多。魚餌過大,影響魚吃餌時順利吸入,會有標動沒魚的現象。也可能吸人後魚嘴鉤得薄而脫鉤。太小則不利於窩子的形成,誘魚效果不佳。

黑坑還是野釣啊,釣鯉魚還是鯽魚啊,用的完全是不一樣的,我們這邊基本是是黑坑多,釣魚人很多,水質肥,餌料要搭配好,這兩年用黃,面面的多,狀態搭配好點即可,味型也很重要,都是加小藥增加聚魚效果,這個用對小藥現在是直接影響魚獲的,推薦你試試一品源優生產的小藥,黑坑威武加王者之誘還有極品王中王三種搭配加到餌料裏聚魚效果很好,味型比較特殊,比薯香的小藥要好很多,祝你好運

申明:本站發佈所有文章、圖片資源内容,如無特殊説明或標注,均爲采集或轉發網絡資源。如若本站所發之内容侵犯了原著者或所有權主體的合法權益,可聯絡本站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