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餌料的運用受氣候、水情、魚情等多種因素的製約和影響,沒有一種餌料是「放之四海而皆靈」的。凡適宜當時當地魚兒口味的餌料就是好餌料。要創造性運用餌料,使之適應魚的口味,才能無往而不勝。釣魚人湊在一起,永遠是個扯不完的話題。一些專門雜誌對餌料的討論,也是見仁見智。我的理論不多,僅憑十余載的垂釣之經驗,加入這個題目的討論,無疑是班門弄斧,其目的只是拋磚引玉。
2、餌料是垂釣的必備物質條件,大體分為葷、素兩大類。
葷料有蚯蚓、紅蟲、青蟲、蠅蛆、螞蚱、田螺、小魚蝦等動物性餌料,其中蚯蚓被稱之為萬能誘餌,被普遍采用;
素料主要由植物蛋白組成,有米糠、小麥粉、玉米粉、紅薯粉、各種枯餅等。
各類商品餌雖然林林總總、五花八門,但基本上以上述植物蛋白為主,加入香料、添加劑等組成,有的也加人一些動物蛋白如蝦粉、蠶蛹粉等。商品餌品種繁多,良莠不齊,但大多數都有較好的誘魚效果。不少老釣手憑多年的經驗,自己買原料精心配製餌料,不僅經濟合算,實際效果也不錯。
3、但是,垂釣者發現,並非所謂好餌料就「放之四海而皆靈」,即使同一種餌料在不同場合表現也不完全一樣。為什麼?這就回到大家熟知的一個話題:垂釣是門很深的學問,能否成功除了餌料之外,所涉及的因素還十分復雜,天氣、風向、風力、溫度、濕度、氣壓等氣象因素,直接影響水情和魚情。氣溫太低,有的魚進入休眠狀態;氣溫太高,魚往深水涼爽處躲藏。氣壓低,魚兒缺氧,活下去都十分艱難,還能正常覓食嗎?
4、此外,許多魚兒是群聚的,釣位選不好,想得到好的收獲是不可能的。還有水質肥瘦、魚兒健康狀況和饑飽程度都影響覓食效果,因此,光有好的餌料,不註意分析研究影響水情、魚情的諸多因素,也算不上是個明智的垂釣者。
5、從辯證法的觀點來看,無論是葷是素,是商品餌還是自製餌,在一般情況下都有較好的誘魚效果,這就是矛盾的普遍性。但在某些特殊的情況下,不一定好用,這就是缺乏矛盾的特殊性。許多所謂好餌料之所以不好用的原因,大致是缺乏特殊性所致。像不同地方的人擁有自己特有的飲食習慣一樣,不同地方的魚兒對餌料的吸取也有其習慣口味,只是在某些特定情況下被迫改變其口味。
6、依據這個觀點,餌料好不好關鍵在於是否適宜魚當時的口味,適口的才是好餌料。我們事先準備好的餌料,普遍存在適應性較差的情況,只是到了現場試用後才得以認知的。
7、這就要求我們不要呆板運用餌料,要根據具體情況靈活掌握,真正做到投魚所好。有一年盛夏,我們幾個釣友到某農場精養池釣草魚。筆者用紅蚯蚓,陳老先生用專釣草魚的商品餌,浮漂紋絲不動。塘主告訴我們,人夏以來,停用顆粒飼料,專門打青草給魚吃,建議我們用青草試試。我在塘邊摘下一棵青草掛在鉤上,不一會兒,浮子下沈,起竿竟是一條2千克重的草魚。那天我們滿載而歸。
8、許許多多實踐都證明,餌料不分好壞,只要對路就行。怎麼才能對路呢?一是要加強分析研究,二是要大膽實踐創新,不要固守成規。每當我們背起漁具出行時,必備的餌料要帶足,到了現場,要根據具體情況靈活運用,有時不妨就地取材,弄得好的話,也許就能打開沈悶的局面,找到上魚的訣竅,收獲意外的驚喜!

申明:本站發佈所有文章、圖片資源内容,如無特殊説明或標注,均爲采集或轉發網絡資源。如若本站所發之内容侵犯了原著者或所有權主體的合法權益,可聯絡本站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