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高興回答這個問題。窩料是釣魚人使用最多的餌料之一,與釣餌相比窩料的選材簡單,諸如大米、小米、玉米、麥粒等糧食作物均可用來加工製作。魚諺有雲「釣魚不打窩,釣的也不多」,可見窩料在作釣環節中的重要性,而作釣時窩料能否正確使用則會直接影響到最終的漁獲。回到題主的問題,垂釣鯽魚為何要用小顆粒?大個體魚類為何要用大顆粒?各有什麼特點呢?本篇就從魚類的攝食性、窩料的使用等兩個方面進行解讀。

鯽魚的攝食性與窩料的使用釣鯽魚,使用酒米打窩是傳統的作釣方式,早在懸墜釣傳入國內之前老一輩釣魚人就已擅長使用小米、曲酒來製作鯽魚窩料。隨著釣魚產業的蓬勃發展,時至今日VB、麝香、中藥等多種味型的酒米被廣泛的運用,然而基礎原料卻始終以小顆粒的糧食谷物為主,這與鯽魚的攝食性不無關系。

鯽魚是雜食性魚類,生理結構為嘴部短小、無齒,進食以吸食為主不善咀嚼,包括藻類、草籽、昆蟲、浮遊生物等微小的有機物是其主要食物來源,且攝食量不高生長周期漫長。基於以上原因,以鯽魚為目標魚時使用酒米作窩更符合其攝食性。

那麼酒米在作釣鯽魚時有何作用呢?以傳統的酒米為例,酒味在水下具有很強的穿透力能起到誘魚的作用,小米、碎米、玉米碴等谷物細小顆粒便於鯽魚吸食,同時具有持續留魚的效果。在此基礎上,VB、麝香、中藥等味型又被細分至不同的季節與魚情使用。

比如VB酒米,內含維生素B2成份對鯽魚有促進攝食、增加消化的作用,常被用於水溫偏低、水質偏瘦的水域。而麝香型酒米可刺激鯽魚中樞神經,使其處於興奮狀態增加開口率,在氣壓低水溫高、水質偏肥的水域具有不錯的效果。除此之外,使用丁香、肉桂、白芷、山奈等中藥材泡製的藥酒米更適合四季使用,但多數為釣友自製。

在了解各種酒米的使用方法之後,打窩時也需要結合鯽魚的攝食性正確的運用。

首先鯽魚的食量不大,窩量較大很容易使其吃飽離窩,作窩時亦采用少量勤補的方式持續誘魚留魚;其次是需要定點打窩,窩點鋪的較大會導致鯽魚難以聚群,無疑增加了作釣難度,可使用打窩竿通過打窩器作窩切勿使用手拋打窩;最後是酒米的顏色選用,通常水質清澈或光照充足的情況下,黃色酒米對鯽魚更有吸引力,水質渾濁或光照不足可選用紅色。

大個體魚類的攝食性與窩料的使用夏季是青魚、鯉魚、草魚等大個體魚類最為活躍的時期,作為雜食性魚類,雖然青魚喜食螺螄,草魚則偏愛水生植物,但玉米、麥粒等天然素餌同樣符合其攝食性。

通常魚類的個體越大對食物的味型狀態需求越偏於自然,這是魚類生長過程中的逐步演化。其原因一是長期食用形成的感官認知,比如漲水或風雨會裹挾糧食作物、草種等有機物落入水中,成為魚類的主要食物來源;二是從幼魚到成魚之間對食物營養成分需求的改變,比如幼魚期需要攝入更多的動植物蛋白來快速生長,而成魚後則需要大量的粗纖維、耐消化的食物維系生長的緩慢。

此外,大個體魚類嘴大肥厚,善於遊動中覓食且攝食量較大,進窩後會像推土機一般反復遊走吸食窩料,使用大顆粒窩料一是便於吸食,二是大窩量可形成持續的留魚。值得一提的是,大個體魚類警惕性較高,對進食環境、食物的味型狀態等均有較高的需求,使用玉米、麥粒等味型偏淡的窩料可以降低其警覺性。

在了解大個體的攝食性之後,作窩時又有哪些細節需要註意呢?以下二點可供參考。

1、窩餌的味型選擇

通常,市場在售的商品玉米窩料即可以滿足使用,然而出於用量與性價比的考慮,釣友們更多的是選擇自製玉米。目前主流的玉米窩料有三種,即發酵玉米、酒香玉米、老玉米。三者相比較老玉米的誘魚效果最差但勝在不用復雜的加工,在水體偏肥、魚類密度較高的釣場可直接用來作窩。酒香型玉米是在老玉米蒸煮的基礎上添加酒曲、維生素B2、紅糖密封發酵,酒味具有很好的穿透力,適合在高溫、低氣壓的環境中使用。而發酵玉米的使用則更為廣泛,自製時可使用酵母粉、酒、紅糖等密封發酵,缺點是製作周期較為漫長。

2、窩料的使用方法

作釣大個體魚類,需要結合作釣時間、魚類密度、攝食性來選擇窩量以及打窩方式。比如作釣時間較短,可使用玉米與商品粉餌的混合窩料加速誘魚;又或者釣場魚類密度較低需要長時間誘魚時,可采用少量鋪窩、階段性的拋灑玉米也便於快速誘魚。如果是長時間作釣,則適合采用逐量遞減的方式進行養窩。

此外,打窩的方式也需要根據大魚的覓食習性來選擇,正如上文所述,大個體魚類的警覺性較高,常常會徘徊於窩邊遊走進食,打窩時則需要較大面積的鋪底,使窩料盡量散開避免定點投餵。需要註意的是,作釣時所用釣餌味型應有別與窩料,比如發酵玉米作窩,可使用嫩玉米、蜂蜜泡製的甜玉米或者商品餌作釣,如此才能便於大個體魚類發現食物從而索餌。

關於最後的總結本文重點回顧:一、酒米的味型與狀態符合鯽魚的生理結構以及攝食量較小的特性;二、作釣鯽魚可根據季節、溫度、水情變化選用不味型的酒米,通過少量勤補的方式定點打窩;三、大個體魚類攝食需求較高,使用玉米、麥粒等天然素餌與其食量、口味、攝食環境方面可很好的與之對應;四、釣大魚不僅在於窩料的味型,作釣時間、魚類密度及攝食性決定了打窩量以及打窩方式。綜上所述,是筆者根據實際作釣經驗所作出的回答,希望給您的作釣帶來幫助。

本文原創:樂園之失,歡迎關註留言互動,感謝閱讀!

申明:本站發佈所有文章、圖片資源内容,如無特殊説明或標注,均爲采集或轉發網絡資源。如若本站所發之内容侵犯了原著者或所有權主體的合法權益,可聯絡本站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