強基計劃取代自主招生,高中五大學科競賽還有沒有必要參加?

這個問題,要具體情況具體分析。還真的很難用一句話來回答。

即使是在強基計劃沒有推出的年代(2020年以前),要不要參加學科競賽,也一直是有爭論的。

對於高中生來講,學習任務重,學習壓力大,學習的行為動機,如果僅僅從興趣的角度,完全撇開功利思想,就顯得有些假大空。從這個層面上講,學科競賽對升學的幫助,在強基計劃之下被弱化了。

但學科競賽,作為高校非常青睞的一種人才選拔方式,應該還會長期存在。當然無論是強基計劃時代,還是以前的自主招生時代,競賽都是針對一部分學有余力的學生而言的。

從去年的情況來看,五大學科競賽銀牌以上,享有兩大特權:免試入圍、校測滿分。綜合各省的情況,銀牌以上選手報考強基計劃學校,相當於40-50分的優惠。除進國家集訓隊的選手可以直接保送清北外,其余的包括金牌選手,都必須參加高考。

也就是說,銀牌以上選手,有免試入圍資格,但並沒有免試錄取資格。強基計劃學校,采用綜合分,綜合分(100)=高考(85)+校測(15)。所以高考還是占有比較大的權重。

對於高校來說,當然樂見其成,競賽生本來就是他們看好的苗子,有競賽成績,又有高考綜合加持,選拔人才的尺度更加準確。

但事情總是雙方面的。對於競賽生來說,以前銀牌以上,基本上就可以直簽了,現在還需要回來拼高考,會有更多的人考慮到風險而放棄競賽,競賽的激烈程序下降了,競賽生的水準,當然也會跟著下降。

一個可能的結果是,競賽進一步低年級化。筆者在今年化學的決賽現場(浙江杭州),認識一個湖北賽區武漢的考生,具有參考意義。該考生高中一年級,拿到了34屆化學決賽銀牌,按以往的情況,他下一年會繼續參賽,沖刺金牌或國集。現在他大概率不會這樣做,他會花接下來的近兩年時間,備考高考。對於這種水準的學生來說,有兩年的時候,有40-50分的優惠,進入清北是不會有什麼問題的。

以往競賽的主力軍,都是二年級學生。由於決賽在集中在11-12月份,如果未能進入省隊,或者進入省隊,沒拿到銀牌及以上,余下準備高考的時間大概只有6-7個月,風險是很大的。

所以除非特別的有興趣,或者特別的自信,更多的人,會在二年級時放棄競賽,回歸高考。

所以,只要高校仍然給予競賽生合理措施,雖然比起以前來收緊了不少,就仍然有人願意去參加競賽。當然競賽會呈現低年級化的現象,參與為數也會隨著升學優惠的縮水而縮水。不過這或許不是壞事,因為五大學科競賽,本來就只適合少數基本功紮實,學習能力強的學生參加。

雖然強基計劃取代自主招生,但是高中五大學科競賽還是很有必要參加的,畢竟參加各種競賽,可以強化你的學習能力,豐富你的知識和人生閱歷,如果成績優秀還可以為簡歷上增加色彩,所以高中五大學科競賽還是有必要參加的。

申明:本站發佈所有文章、圖片資源内容,如無特殊説明或標注,均爲采集或轉發網絡資源。如若本站所發之内容侵犯了原著者或所有權主體的合法權益,可聯絡本站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