現在在水庫釣魚用什麼商品餌料
這一點要視垂釣對象,完成對餌料的選擇。
一般情況下,天然葷餌、植物性餌料、水庫附近的特產物品,都是可以用來垂釣的好餌料。
常規推薦:
1、鯽魚:一般鯽魚商品餌、蚯蚓、紅蟲,玉米面+白面,按照4:1比例混合後蒸餅,再揉製到合適的軟硬度,很適合水庫釣鯽魚;
2、白條、溪哥等特小型魚種,建議使用普通拉餌即可;
3、鯰魚、黃顙可以用黑蚯蚓或雞鴨的肝臟垂釣;
4、鯉魚草魚:可以使用顆粒為主,伴有螺鯉、草鯉等餌料,還可以使用玉米研碎打窩後用嫩玉米掛鉤垂釣,也是十分有效的餌料,並且鯉草通殺;釣草魚還可以使用水庫邊的野草嫩芯,油葫蘆、螞蚱等浮釣;
5、黑魚:可以雷蛙擬餌玩路亞,更可以使用白條作餌逗釣;
水庫釣魚,魚情變化大,收獲變數大,簡短的回復只能是以管窺豹,林林總總說些,根本的還需要釣者自身不斷積累,才能把控自然,遊刃有余。
二類是人工合成類,包括商品餌在內的經人工配製的餌料。這類餌料要根據魚類的生長需求,覓食習慣來配製。一般不同的地區、不同的水庫的魚情、水情都有一定的差異,所以不同的地區、不同的水庫釣魚的餌料也有所不同,但大多是大同小異。
餌料的配製應遵從無毒、無汙染、不惡心的原則,對餌料有「形、味、色」三個方面的要求。所謂「形」是指餌料一定要作到松、散、軟,這一點非常重要,商品餌中的添加劑如大麥粉、甘薯粉等都是為「形」的要求而添加的。松、散、軟要恰當,以餌料到底2--3分鐘可化開為最好。有的釣友對這樣的餌料感到操作起來有困難,掛不上鉤;嫌換餌頻繁太麻煩而在餌料中加入過多的粘合劑而使餌料達不到「型」的要求往往上魚率降低。如果「形」的要求達不到那麼對「味」的追求意義就不大了!
餌料的「味」有「香、腥、膻、臭」四大類,由於餌料的「味」要」具體水庫具體分析」而在一般的場合「說不請」,更由於市場的原因而過度的渲染,也使不少的釣友對其產生了神秘感,有關餌料的秘方充斥於各類釣魚書籍、雜誌、網站,其實有誤導之嫌。實際上餌料的「味」關鍵在把握一個「度」,只要味型的選擇、濃度作到恰倒好處一定就是好餌料,當然這要靠你自己去學習、實踐,經過探索你一定能找到你所釣水庫不同季節的上佳餌料。當你一旦破除了餌料的神秘感那你一定就跨入了「高手」的行列!
「色」在餌料製作中也有作用,例如競技臺釣在水色較深、水質混沌、能見度底的水域或陰天、傍晚垂釣時要在餌料中加入「白粉」以便魚兒尋覓,在可能的情況下餌料顏色盡可能作到淺一點。
---------------------------- 藝術陶冶情操,垂釣修身養性。釣魚也瘋狂吧歡迎您。-------------------------
申明:本站發佈所有文章、圖片資源内容,如無特殊説明或標注,均爲采集或轉發網絡資源。如若本站所發之内容侵犯了原著者或所有權主體的合法權益,可聯絡本站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