現在釣魚用什麼餌料比較好的
餌料在釣魚中尤其是春天釣中,顯得十分重要。魚餌的質量、味型、大小、軟硬程度等均屬於用餌之道。眾所周知,魚類在長期的生活中養成了各自不同而又相對固定的食性嗜好。不同種類的魚,對魚餌的好惡迥然不同。這就要求我們科學認識,配製春季魚餌要投其所好。
夏天如何野外釣魚?餌料配方如何?其他細節怎樣?
夏天釣魚――釣魚人必看的幾個問題
一、夏季釣魚手竿用長竿好還是短竿好
魚竿以長短分可以分為三類,手竿:6.3米以上為長竿,4.5米~5.4米為標準桿,3.6米以下為短竿。夏季垂釣也分為池塘釣、野外釣,在野外一般水域當然用長竿,主要是為了釣遠釣深,常用桿長為6.3米和7.2米兩種,太長的竿即重又笨不便操作,當然夏季要釣草的話,采取長竿短線法垂釣也可以選8米或9米,10米以上的桿子在北方不太使用。
但夏季有不少釣魚愛好者喜愛野外釣白魚(白條)或到池塘釣鯉魚,這一般都選擇4.5米以下的短桿,端桿具有輕揉、方便、敏感等特點。
二、夏季釣魚用什麼魚線好
夏季的魚經過春天的蘇醒活動後,魚的體力恢復後具有力氣大,遊動快,被釣著的魚具有非常大的掙紮力,其力量一般可達魚本身體重4-5倍,所以夏季釣魚要比春天釣魚用線粗一些。
手竿野外釣一般可以選擇2-3號線,具體線號要看所釣對象魚的品種,如果是釣鯽魚選擇2號線即可以了,如果專攻鯉魚,那就選擇3號魚線,腦線要比主線小一個號即可。如果是用拋竿釣,線號應選擇4號線。魚線按功能分又分為子線(腦線)和主線(大線),兩種作用的魚線其柔軟度和強度、吃水情況是不一樣的。
三、夏季釣魚是浮釣好還是底釣好
魚按生活習性可分為底層魚、中層魚和上層魚,鯽魚和鯉魚屬底層活動的魚,鰱魚、鱅魚(胖頭)、草魚屬中上層魚,而一些小型魚類如白魚(俗稱白條)、馬口、溪哥、紅鱗子青鱗子等屬上層魚,所以采取什麼釣法主要看所釣對象魚的種類,當然在特殊情況下有些魚也會改變其遊動的水層。
釣鯽魚一般都是采取底釣法。如果所在魚池魚的密度大,在垂釣過程中可能出現魚會上浮,這時就要及時調整釣法改成釣浮。
四、夏季用什麼釣餌好
魚彥說:「春蟲夏面秋蚯蚓,冬釣唯有用紅蟲」這裏面包含有兩層意思,一是季節、二是魚的食性,釣彥所說的是一般規律,具體垂釣還要根據季節、魚種、天氣、水質、水域等具體靈活運用。
鯽鯉魚屬雜食性魚,葷素都吃,但春季以葷為主,到了夏季由於氣溫高,像人一樣不愛吃葷,所以夏季素餌也倍受魚的青睞,這個季節葷素對鯽鯉魚來說,都可以使用。當然在養魚池有魚塘主經常餵一些顆粒餌料,所以在池塘垂釣還是素餌為好。
野外垂釣其他魚種時要具體考慮,釣鯰魚就要用葷餌,釣草魚就要用素餌。
五、夏季釣魚是早晨好還是中午好
夏季是魚類食欲的旺盛、生長速度快的季節,又是難以釣獲的季節,有經驗的釣者都是釣早晚而不釣中午。
夏季的早晨氣溫一般都在15-25度之間,水溫一般在20-30度之間,正是魚兒吃食的最佳水溫,天未亮之前的淩晨三時左右,氣壓的,魚多浮在水面吸氧,天蒙蒙亮,水生植物開始進行光合作用而釋放氧氣,氣壓升高,此時,魚兒食欲旺盛,四處覓食。由於早晨涼爽,人們垂釣也避開了酷暑的幹擾,魚吃鉤,人感覺舒適,這時釣魚效果最好。
夏日中午氣溫太高,最高輻射溫度可達40-60度,河塘表水和岸邊淺水發燙,釣者在這樣的高溫下吃不消,魚也吃不消,多數魚避入深水涼爽處或水草下、樹蔭下,魚不愛進食所以上鉤的魚也寥寥無幾。
上面所說是正常的晴天情況下,特殊天氣當然例外,如梅雨天氣、陰天、雨天,多雲天氣等,氣溫水溫都不高的情況下,中午當然可以釣,只是魚的生活規律決定此時食欲性差,上鉤率低,但比晴天要好些。 魚彥雲:「寧釣早晚一刻,不釣中午半天」。
申明:本站發佈所有文章、圖片資源内容,如無特殊説明或標注,均爲采集或轉發網絡資源。如若本站所發之内容侵犯了原著者或所有權主體的合法權益,可聯絡本站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