魚塘魚種搭配?
第一,同一生活空間的品種盡量避開。
不同魚品種有自己喜歡的活動空間。如:鰱、鱅魚生活在池塘水體上層,草魚、魴、鯿等在水體中層,青魚、鯉魚、鯽魚、鯪魚、羅非魚、鯰魚等在水體下層。當然,當魚需要吃食時,活動空間也不會僅限於哪個水體層面,只是在多數的棲息時間裏在某一層水體待的多。魚的活動空間和它們的食性有關系,如:鰱鱅魚是濾食性魚類,主要在水體上層活動進行濾食;青魚、鯉魚、鯪魚、鯽魚等喜歡在池塘底部尋找水生昆蟲、螺螄、飼料殘渣、殘屑等。
養殖時,同一層水體的魚品種盡量不在兩種以上。比如,中層水體的草魚、魴只選一種,下層水體的青魚、鯉魚、鯪等控製在兩種左右。
第二,存在食物競爭的品種要避開。
我在上一期的文章中講過魚類的吃食問題:鰱鱅魚是濾食性魚類;草魚、魴、鯿是植性魚類;烏鱧、鱖魚、鱸、鱘魚、虹鱒、金鱒等是肉食性魚類;青魚、鯉魚、黃鱔、鯰魚、鮰魚是偏肉食的雜食性魚類,在養殖時可以按肉食性來養殖;鯽、羅非魚、鯪是偏植物的雜食性魚類,可以按植食性來養殖。
同種食性的養殖在一起,會有競爭,這樣一來,搶食兇的就能吃到更多食物,搶食弱的吃食少,生長就慢。比如,養殖鰱鱅魚時,如果用飼料投餵,白鰱搶食比花鰱兇,花鰱生長就慢。所以如果主養白鰱,花鰱只用少量搭配,比例可在5:1;如果養殖花鰱,白鰱最好不要搭配。另外,我在上一期的文中也提到,白鰱主要濾食魚塘中的浮遊植物,花鰱主要濾食浮遊動物,而池塘中的浮遊植物比浮遊動物多,從這個角度講,白鰱的比例也要比花鰱多。當主養其他魚類品種時,如果搭配鰱鱅魚,比例可以在3:1。同樣的,草魚的搶食能力比魴、鯿強,當主養草魚時,可以搭配少量魴、鯿,當主養魴、鯿時,最好不搭配草魚。青魚、鯉魚都是偏肉食性的雜食魚類,但青魚更喜歡吃螺螄、水生昆蟲,鯉魚食性更廣,所以二者互為主養時可以少量搭配養殖。在用飼料主養鯉、鯽、也要註意和草魚的搭配比例,草魚比這兩種魚搶食兇,主養鯉、可以不用搭配養殖草魚。
第三,存在捕食關系的要避開。
這裏並不是說要肉食魚類就不能和其他魚類養殖了。比如鱖魚、鯰魚等,捕食兇猛,如果混養魚類就會被捕食。這時候,就可以控製搭配品種的規格。一般,肉食性魚類可以搭配鰱鱅魚、鯉魚、鯽魚養殖。那麽,在放養時,鰱鱅魚、鯉魚、鯽魚就可以放養規格比鱖魚、鯰魚、鱖魚規格大的,或者直接放成魚。這樣一來,就避免了搭配品種被吃掉的問題。
在養殖時,我們要充分利用魚的食性關系進行搭配養殖。如在主養鰱鱅魚時,可以搭配養殖草魚、鯿、魴等食草性魚類,這些魚類食草後排出發糞便具有肥水的作用,間接為鰱鱅魚提供了食物。我們養殖朋友有在池塘中養殖鯰魚、鮰魚、鱖魚、鱸魚的習慣,這幾種魚是肉食性魚類,可以幫忙清理麥穗魚等野雜魚類,也是常見的混養搭配方式。
總的來說,在混養時,一般都是主養的魚類占70%--80%,其他魚類就可以根據上面所述,少量搭配,搭配養殖的魚類其實只是起到輔助養殖和增加養殖效益的作用
申明:本站發佈所有文章、圖片資源内容,如無特殊説明或標注,均爲采集或轉發網絡資源。如若本站所發之内容侵犯了原著者或所有權主體的合法權益,可聯絡本站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