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不帶餌調標   

     

1、空鉤、半水調4目(即通常所說的調4釣2)   

  ——調標步驟:   

  (1)先在空鉤、半水時,通過增減鉛皮將浮標調到4目;   

  (2)然後掛雙餌(模擬餌,與真釣餌大小、重量基本一致,以下同),移動浮標達到釣2目;   

  ——觀察餌團在水下狀態:下餌觸底,上餌懸浮,下鉤餌子線略有彎曲。   

  ——主要影響因素:餌團大小、重量要求嚴格,要求一致;   

  此法為目前廣泛使用的“不靈不鈍”的釣法,多數釣家認為此法較適合比賽池釣,原則不適宜大自然野釣。   

     

2、空鉤、半水調平水   

  ——調標步驟:   

  (1)先在空鉤、半水時,通過增減鉛皮將浮標標尖調成平水;   

  (2)然後掛雙餌、移動浮標確定釣目N(例如N=1、2或3);   

  ——餌團在水下狀態:受餌團大小、重量影響大,雙餌臥底,子線處於彎曲狀態;   

  ——適用垂釣場合(環境):屬於釣鈍,應用於有風浪、水流動幹擾的環境。   

     

3、無鉤、半水調平水   

  ——調標步驟:   

  (1)鉛墜上先不掛子線和鉤,在半水時,增減鉛皮將標尖調成平水;   

  (2)然後掛雙餌、向上移動浮標確定釣目N(例如N=1、2或3);   

  ——觀察餌團在水下狀態:鉛墜觸底(或躺底),鉤子(餌團)及子線均橫躺水底;   

  ——適用垂釣環境:屬於極釣鈍,用於防止小雜魚鬧窩,以及釣刁滑魚。   

     

(二)、帶餌調標   

     

1、雙餌、半水調平水   

  ——調標步驟:   

  (1)先雙鉤掛餌,在半水狀態下,通過增、減鉛皮將標尖調成平水;   

  (2)然後向上移動浮標確定釣目,使標尖露出水面N目(N=1、2或3目);   

  ——餌團及子線在水下狀況:   

  (1) 當只要看到釣目時,下餌就一定到底了,當釣目在3目以內時,水底餌團處於上餌懸浮,下餌輕觸底,子線略有彎曲。   

  (2) 甚至當我將釣目調到4目時,上餌仍然處於懸浮狀態,只是下鉤餌子線明顯彎曲

——靈敏度及實用性:   

  (1)此種調法,由於在確定調目時,就完全消除了雙餌重量的影響,因此,這種調法非常靈敏。   

  (2)由於靈敏度非常高,穩定性就相對變差,因此我覺得,可能不適用於野釣和風浪較大時以及有水流流動的環境。   

     

2、單餌、半水調平水   

  ——調標步驟:   

  (1)先單鉤(上鉤或下鉤)掛餌,通過增、減鉛皮將標尖調成平水;   

  (2)然後掛上雙餌,向上移動浮標使之上升到露出水面N目(N=1、2目均可)。此時餌團狀態:下餌觸底、上餌懸浮,子線有1-2目的輕微彎曲;   

  (3)當釣目調到3目及更高時,子線就更彎曲了,雙餌就都臥底了   

  (4)當浮標的視標上移到全部露出水面時,鉛墜觸底了。   

  ——現象觀察分析:   

  掛上雙餌時,我觀察到:當浮標向上移動到標尖處於平水狀態時,是處於最靈敏的狀態,此時,下餌輕觸底、上餌懸浮,子線完全垂直。因此,從理論上講,釣“平水”是最靈敏的,但這是不實用的釣目,一是視標標尖平水不便於觀察,二是由於整個釣組太靈敏而穩定性很差,在實際使用中,一般都是釣1-3目,此時,下餌輕觸底、上餌懸浮,子線略微彎曲1-2目。   

     

(三)、結論:通過對以上幾種調標方法的綜合對比,按照靈敏度從高到低排列順序,我認為應該是:雙餌調平水、單餌調平水、空鉤調4目、空鉤調平水、無鉤調平水。   

     

(四)、結束語:   

  (1) 以上調標的調試、試驗僅是在調標筒內進行的靜態調試,若拿到實際應用中,可能還會需要作一些微小的調整和變化;   

  (2) 本次調試、試驗所使用的是“釣仙”3#、11目細尾浮標,同時也使用了“無天”4#、7目粗尾(2毫米)浮標作為對比,取得了一致的試驗結果。   

 

另補充:   

1、空鉤、半水調2釣2時,水下兩鉤餌的狀態是:下鉤餌臥底,上鉤餌輕觸底,子線均有不同程度的彎曲。   

 

2、(空鉤、半水)調4目,其釣目顯示如下:   

  1目:上鉤餌懸浮, 下鉤餌輕觸底,下子線基本直(略彎);   

  2目:上鉤餌懸、臨界(擦)底,下鉤餌臥底,子線略有彎曲;   

  3目:上餌觸(臥)底,下餌臥底,上子線彎曲;下子線嚴重彎曲;   

  4目:雙餌臥底,雙子線嚴重彎曲;   

  5目:雙餌臥底,雙子線嚴重彎曲;

申明:本站發佈所有文章、圖片資源内容,如無特殊説明或標注,均爲采集或轉發網絡資源。如若本站所發之内容侵犯了原著者或所有權主體的合法權益,可聯絡本站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