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線組。一般自然水域無論魚多與少,釣到五斤以上的機會是很少的(特殊情況除外),線組沒有必要太大,一般主線0.6---1.2、子線0.4---0.8、海夕2---5號鉤,足以應付絕大部分的魚情,真的遇到特別大的,切線跑魚那就讓它跑吧,釣魚追求的應當是過程,即使線切魚跑,也是一種收獲。
二、調好漂,熟練掌握各種漂相。要根據具體情況,一般情況水深1---3米,調四或五,釣二或三;水深3--5米以上調六釣三或四。具體調幾釣幾,需要在垂釣的過程中不斷地調整,根據魚吃的是上鉤或是下鉤,中魚時的漂相,中魚的位置,反復調整,一直調出清晰的吃口,提高中魚率,減少空竿的機會。這一點是很重要的。並不是有些釣友說的自然水域都是生口魚,不必在意調釣的是不是很精確。在有些時候,氣候條件不怎麽好或春到初夏、晚秋的時候,在自然水域魚的吃口大多數時候吃口並不是很明顯的。有時候並不是沒有魚吃鉤,而是有魚就餌你看不到。你看到每個細微的動作,在初釣時都要果斷提竿,沒有魚不用怕,要一直找下去,找到你有感覺能上魚的動作。今年早春時我和一個釣友去一條河裏玩,他使用傳統釣,使用的是紅蟲,從頭到尾沒有見到一個動作。我考抓一些細小的動作卻釣了不少,讓他很是納悶。
三、打窩。這事和傳統釣結合的一種方法。魚少和白條少打小窩,堅持拉餌引魚,只要有魚,肯定能把魚引來,而且比單純的傳統釣法引得快引得多。對象魚密度大,小白條相對,窩子相應要大些,打窩間隔的時間要短些。原因一是魚多,吃飽的走了後續的又會來,而是吸引大多數小雜魚吃窩料,減少幹擾。同時能夠吸引較大的對象魚進窩。
四、餌料。餌料的狀態對漂相有影響。狀態好的餌能是你看到清晰的吃口。我有體會,曾有一次我考慮到雜魚多,拉絲比例過大,在垂釣過程中漂相很亂,總是找不到感覺。後來我果斷新開了一團餌,減少拉絲的添加比例,加大了水分的添加,清晰地吃口立刻就出來了。不要怕餌松軟了小雜魚搶鉤,在垂釣的初始階段使用拉釣,往往是下不了底,但是你要堅持,慢慢的小雜魚就會被引到水的上層,因為你的餌在入水的那一水間,鉤入水的地點慢慢就會形成一片霧化區,小雜魚會集中那搶食。這就要求要使用大點的漂,能快速穿過那片區域,在穿行的過程中,就是有魚搶幾下也不要管,能順利下底就行,只要夠上遊些許殘留物就一定有魚就餌。釣餌準備也要多樣,不能只帶商品餌,每次都要帶點紅蟲做後備軍,在使用餌料浮標沒有動靜你覺得地下由魚的情況下,用一鉤餌一鉤蟲去釣,總有魚喜歡吃的。
以上是我垂釣時的一點管見,當然,我在小雜魚是在多的沒有辦法時,也會放棄懸墜,直接大漂重墜撲通到底釣跑鉛,但是在餌料的使用上,我依然是堅持松、軟、活的。
申明:本站發佈所有文章、圖片資源内容,如無特殊説明或標注,均爲采集或轉發網絡資源。如若本站所發之内容侵犯了原著者或所有權主體的合法權益,可聯絡本站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