誤區一:臺釣釣的是放養的魚,沒技術,沒意思?

臺釣以比賽為主。為了便於操作和公平,賽事常在較規範的競技池舉行,當然池裏的魚肯定是放養的。但是這種魚與釣魚塘的魚是不完全一樣,是被釣了又放、放了又釣的滑魚。釣這樣的魚,要釣得多釣得快,還要從幾百號人的比賽中脫穎而出,談何容易?不相信的釣友不妨參加個比賽試試,看看是不是也有點技術,有點意思。

誤區二:傳統釣釣的是大魚,而臺釣釣的是小魚

傳統釣底墜,較鈍,再加上餌料較硬,霧化少,小魚鬧鉤反應不明顯,所以釣起來的魚較大,這是它的主要優點。但善於用小漂、小鉤、細線的臺釣,一樣可以根據魚情的變化改用大漂、大線、大鉤,也一樣會把墜子調到落底,釣到大魚。實際上,很多釣友已經取長補短、靈活機動地將兩者結合在一起,取得很好的釣績。

誤區三:傳統釣成本低,玩得起,而臺釣是高消費的貴族運動

現如今,我國的釣具業很發達。釣具因質量、檔次、品牌的不同,價差很大,從幾元錢到上萬元不等,消費者的選擇余地很大。但有一個道理大家都明白,花多少錢買什麽檔次的貨,自己的經濟實力說了算,跟臺釣和傳統釣沒關系。福建南平釣協副秘書長莊紹平,為了證明臺釣不一定是高消費的人才玩得起這一觀點,幾年來,一直堅持使用價位在百元以下的魚竿參與臺釣競技。由於他技術較全面,應變能力較強,幾乎每次比賽都榜上有名。所以,釣好釣壞不一定是釣具的價高或價低問題。

還有人說,臺釣光魚漂就要花掉好幾千元,其實也不一定。為了能對付各種魚情、水情,臺釣確實要備上幾套漂。但要是從經濟角度考慮,完全可以買低一點價位的漂。

關鍵要掌握3點:

一是漆面要好,不疊皺開裂;

二是漂體勻稱,不凹凸;

三是漂尾大小適中、挺直。具備這3點的標,一支三四十元的,比比皆是。至於吃水,再好的漂,用久了都會吃水,這是正常現象。只要自己在使用過程中心裏有數一樣能釣得好。

誤區四:傳統釣是野釣,休閑,而臺釣就是比賽,神經繃得過緊,太累。

申明:本站發佈所有文章、圖片資源内容,如無特殊説明或標注,均爲采集或轉發網絡資源。如若本站所發之内容侵犯了原著者或所有權主體的合法權益,可聯絡本站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