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伸入水庫湖泊水域中的“大鏵尖”。由於原生態地勢地貌的一百萬規律,水庫湖泊的水面上總會露出一些半島狀的陸地凸出形地形,這種伸入水域中間的陸地,由於像農民犁頭上的鏵尖,釣魚人一般稱之為“鏵尖釣位”。這種鏵尖釣位的地形影響了鏵尖兩邊部位魚兒在回遊時必須經過鏵尖頂端才能實現兩邊的來往遊動,鏵尖部位自然也成了兩邊魚兒回遊時比較近岸的魚路。
2、近岸處被漲水淹沒的莊稼地的田埂上。秋天雨季裏,連陰雨會致水庫形成漲水而使水位升高。淹沒區裏,農民們種下的瓜藤豆蔓成了魚兒最好的食物。水下一塊田地與另一塊田地連接的田埂旁邊,農作物栽植稀疏,田埂上由於人畜的日常踩踏、走動,造成雜草較少,不易掛鉤,這些地點應是秋天釣魚時比較理想的釣位。
3、水下斜坡處。這種斜坡一般以岸邊陸地為最高點,越來越低的向湖庫的中間傾斜延伸,斜坡的坡度以在30~70度為最宜,斜坡太陡容易形成“懸崖陡壁”,水流會使餌料在“懸崖陡壁”上躺(或觸)不穩定;水下坡度太緩,不符合魚兒覓食時愛停留的地形規律。要知道,魚覓食時愛尋覓的地形,也類似於我們寫文章,追求一種“食嗜(文似)看山不喜平”的境界。當然,在完全一個平底的水塘湖泊裏垂釣時的選位則另當別論。
申明:本站發佈所有文章、圖片資源内容,如無特殊説明或標注,均爲采集或轉發網絡資源。如若本站所發之内容侵犯了原著者或所有權主體的合法權益,可聯絡本站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