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從俺學臺釣以來,在網上搜羅了許多關於立漂加懸墜的釣法,但對漂的一些物理性能還不是很了解,想在網上找答案又找不到,正印證了那句話:師傅沒教。相信很多釣友都有這種感覺吧?本人感悟幾點,大家來討論討論。
        1、釣目的變化。一是釣目增加。本來是釣2目,釣久了後,變成了3目或4目,本人也是不得其解,論壇上有人分析是水線變長,在尚無其他合理解釋之前,俺認同。二是釣目減少。本來是釣2目的,變成了1目甚至無目,這種情況在垂釣半小時內多會出現,原因是漂、線、太空豆吸水變重所致。故垂釣半小時後,需要重新找目。那麽我們可以認為,吸水性低,也是漂好與否的指標之一。
        2、為什麽在家裏調好目後,在釣點目會減小。相信釣友都有在家裏調目的行為吧,用“醉裏挑燈綁線”來形容釣魚者的準備工作,一點都不過分,誰叫咱們釣魚上癮呢?開始俺以為是家裏的水密度比釣點水密度大,但不對啊,家裏的水清澈見底,釣點的水多渾,應該浮力稍大噻?其實原因是家裏多在洗衣機裏或水桶調試,水不可能有多深,水線就短,而釣點水深,自然釣點的水線就長了,故在釣點立漂比在家裏調試時,多承受了一段水線的重量,當然目就少了。
        3、立漂的靈敏與漂身形狀的關系。有人認為漂中間鼓出部分越粗就越遲鈍,越細就越靈敏。其實這是片面的。忽略漂的自重來分析漂受到的浮力,我們可以以漂排開水量的多少來作判定浮力大小的標準。漂身粗,排開的水多,浮力大(因為漂身直徑大,浮力又是垂直向上的),反之依然。
    那麽是否我們就認為,漂浮力大,自然鉛墜就重,鉛墜在水中降落的速度就越快,魚吃餌後將鉛墜擡起的可能性就變小了呢?就可以判定靈敏度低了呢?其實不盡然,因為頂漂,多數是魚將餌料吃進嘴後擡頭調正身體平衡,導致一餌料及鉤失重,視標的稱量結果。即便是魚擡鉛墜,也不會有想當然的重量增加,因為鉛墜的重量,早被立漂的上浮力抵消了。


    所以以漂身的粗細來判定漂的靈敏度,是不全面的,俺認為與視標的粗細關系極大:視標直徑粗了,下降一目,排開水的體積大,需要下方施加向下的力就要大,就遲鈍;視標細了,下降一目,排開水的體積小,需要下方施加向下的力就小,就靈敏。舉例我用的一個漂,視漂較細,稱3#金鉤為一目半,用視標粗的稱,有稱出半目的,更粗的,幾乎稱不鉤的重量,那麽,用粗視標時,一鉤被魚吃進口,魚調正身體平衡頭擡起,會導致鉤及餌失重,粗視標的立漂是很難反應出來的。
   這就是個矛盾問題了,為了好觀察,選視標直徑粗的,但靈敏度下降了;為了靈敏,選視標細的,但是眼睛又吃力了。
   一般視標的目越高就越短,因為目越高,目的直徑就越大。那麽我們可以認為:從1目到11目,每目排開水的體積應該是相等的。如果你買的漂,目的長短是一樣的,那麽直徑也應該是一樣;如果,目的長度是從上至下遞減,那麽目的直徑則是從上倒下逐漸變粗。否則,就是低劣產品了。

申明:本站發佈所有文章、圖片資源内容,如無特殊説明或標注,均爲采集或轉發網絡資源。如若本站所發之内容侵犯了原著者或所有權主體的合法權益,可聯絡本站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