野釣一次打窩多少料為宜?
1 一般來說,有專用打鍋器的,一個鍋打一次就可以了。
如果沒有的話,可以用小酒杯量一下,一小杯就可以了。
雞蛋大小一至三個足矣。要是一鉤餌料,一個蚯蚓可打一個或不打。
2 用蚯蚓,紅蟲釣,應該打一點窩好誘魚.雞蛋大小的打2-3團。
3 鯽魚酒米打窩好一些
野釣鯽魚可打小窩,一般雞蛋大就可,中間魚稀時,註意補窩就可打窩子野釣每次就用拳頭大小即可,分成核桃大小一次打完。在魚口好時不要續窩,若要續窩時就搓大餌拋竿入窩較好。
野外釣魚以鯽魚為主,首選酒米,酒米分兩種,一種是大米,選取用篩子篩過的小顆粒的,通常俗稱碎米。
碎米,經過高梁酒浸泡,它也比較的便宜,實用,經濟。用碎米與高粱酒,它們的比例,如果需要效果濃烈,按照每五百克高梁酒泡六斤碎米的比例,而每斤碎米需要添加六袋黃色的鯽魚香精,每二十斤碎米配射香水一瓶的比例,把所有材料倒入高梁酒中浸泡二十四小時後,用此溶液浸泡碎米,也是浸泡二十四小時後裝瓶密封保存,此時的酒米就可以用來打窩釣魚。
如果你想做好的酒米比較幹,按照每一斤高梁酒泡碎米八斤的比例,此時的黃色的牛逼鯽魚香精只需多增加二袋即可。
另一種是小米。高梁的一種。很多釣友喜歡用這種小米泡製,其實這種小米並不好,首先從經濟角度來講,太貴。其二,吸水性差。因此導致吸收高梁酒也差。因為我從來沒有泡過小米,不清楚具體的比例。
高梁小米泡製的酒米,吸收酒的量小,容易變質。其次此種小米因為細小,均勻,個體差不多大,用它當窩料,成本高,也因個體輕,如果窩點內有少許暗草,不容易落入水底,造成窩內星很多卻無魚吃鉤的局面。
漁具店為什麼用高梁小米,因為小米色澤淡黃,不內行的釣魚人會認為,是黃色的牛逼鯽魚香精加的多,事實是沒有加香精。
而鯽魚對黃色比較敏感,沒有加香精卻有黃色,這就是假像,而酒米的腥味從哪裏來,事實是用化工原料勾兌而成,成本低卻可以賣高價。這就是商人的秘籍。
用蚯蚓釣魚,必須窩料是香型的,如果你用腥型的窩料,釣大鯽魚的機會小了很多。
蚯蚓釣魚,最大的優點是活性大,個體大。掛鉤後擺動的幅度大。個大體肥腥味也重,最重要的是經濟便宜便於保存,適合任何魚類。
以實戰經驗傳遞知識,為釣友解答疑問
對於樓主的問題:野外做釣鯽魚用什麼打窩效果好?如果在只會使用蚯蚓的情況下保證有一個好的魚貨?
要知道蚯蚓做釣,雖然蚯蚓屬於腥餌,但是其在大面積的水域下所起到的作用微乎其微,所以在使用蚯蚓做釣的時候打窩就顯得尤為重要,通過打窩將鯽魚聚集到窩點,然後用蚯蚓做釣縮小範圍,那麼效果依然明顯
那麼對於打窩來說,用什麼打窩效果好? 前提思路要理清
一:根據季節性選擇窩料的味型打窩
二:根據不同對象魚的數量選擇窩料類型打窩
三:兩種蚯蚓掛鉤的方式選擇和兩種打窩技巧
窩料有分類,選擇需講法,打窩不是盲打,我們一定要根據不同季節性選擇窩料的味型打窩對於窩料來說,目前也就兩大類:腥窩料和淡窩料,主要是根據季節性選擇打窩
一:冬季、春季溫度低,窩料味型要以腥為主
對於這兩個季節來說,溫度普遍低,溫度低也就說明魚的活躍性不強,雖然鯽魚的耐寒能力比較強,但是活性上還是會受到一定的限製
對於窩料味型來說,我們要以腥窩料為主,腥味型在水中所起到的誘魚效果非常明顯,往往可以吸引一定量的鯽魚進入窩點之內
對於窩料來說,我們可以選擇:腥蝦粉,紅蟲粉,紅蟲顆粒等打窩,這都是屬於大腥的味型,因為這些窩料中含有大量的動物蛋白,能夠為魚類提供一定的能量來源,所以鯽魚也就相對來說攝食欲望較大一些
其次使用酒米打窩我們也要註意,盡量選擇味型突出一些的,盡量不要選擇味型比較淡或者比較刺鼻的酒米(網上購買需謹慎,幾塊錢5斤的量效果可想而知)在使用酒米打窩的時候盡量選擇紅色酒米進行打窩,雖然沒有依據表明顏色對於魚的吸引力有多大,但是從實戰做釣魚貨來說,紅色酒米的效果更為明顯
二:夏季,秋季溫度高,窩料味型要以清淡為主
對於這兩個季節來說,溫度比較高,也就表明魚的活性比較強,當然不僅僅是鯽魚的活性比較強,而且小雜魚的活性也比較強,所以我們在選擇窩料味型上盡量要以清淡為主
我們在打窩時可以選擇:菜籽餅、小麥,五谷雜糧等打窩,盡量以味型的清淡來盡可能減少小魚的聚集,甚至有些時候可以用玉米進行打窩,但是盡量要把大顆粒的玉米切成小塊狀進行打窩
值得一提的是:溫度高魚的活性強,所以魚不會固定在某一位置靜止不動,而是時刻在遊動,我們只要有部分的味型輸出,一樣可以很好的誘魚,不要覺得清淡餌誘魚效果不好,有時候事實卻恰恰相反
小結:窩料有味型分類,我們一定要根據不同的情況針對性選擇,在特定的季節選擇合適的味型效果會更好
河流中不以單獨一種魚類為主,而是多種魚類組合而成,那麼想要打窩效果好,我們一定得根據不同魚類的數量來選擇窩料類型對於窩料類型來說,我們目前可以分為:固態窩料,粉狀窩料。根據顆粒大小也分為:粗顆粒,細顆粒
一:小個體魚類居多的情況下,我們主選固態窩料,或者以粗顆粒窩料為主
如果說我們發現在做釣的河流中小雜魚比較多,這個時候我們就可以選擇固態顆粒窩料進行打窩,或者說我們可以選擇顆粒比較大的窩料進行打窩,這兩種形態的窩料都可以很好的在前期比較過多的吸引小雜魚
對於選擇顆粒大小我們也要根據水底的情況進行選擇,如果說水底有暗草,我們就要避免選擇小顆粒的窩料打窩,因為小顆粒在打窩後會隱藏於暗草之中,所起到的誘魚效果會變差
二:河流中多以鯽魚為主,小雜魚比較少的情況下主選粉狀性窩料打窩
對於這種情況雖然很少見,但是也確實存在,當遇到這種情況的時候我們就可以選擇粉妝餌料進行打窩
我們可以通過適當的水調整,將窩料聚攏成團將其打窩,這種粉狀窩料在入水後有一個很好的脫落效果,對魚有很大的吸引力,有時候會加快誘魚的速度,因為這種粉狀餌料在脫落後進行膨脹,有了一個很好的適口性,對鯽魚來說無疑是一件好事,所以在這種小魚少的情況下我們就可以選擇用粉狀性窩料進行打窩
小結:魚的不同種類數量的多少也會影響我們對於形態的一個選擇,判斷好情況在做選擇至關重要
打窩雖好,但一定要掌握技巧,兩個常用技巧要熟知。蚯蚓雖為「萬能餌」,不合理的掛鉤方法只會降低效果,兩種基本掛鉤方法要掌握打窩並不能簡單的將窩料拋投出去,我們也應該掌握一定的技巧
一:打窩要合理利用輔助工具(打窩器),以做到精準定位
窩料的最大的作用就在能夠局域範圍內發揮其最大的優勢,而使用打窩器打窩正好符合這一特點
我們使用打窩器時,可以選擇浮打窩器,也可以選擇沈底打窩器,這兩種打窩器在打窩後窩料在水底所呈現的狀態是有一點差距的,浮打窩器是將窩料在水面位置就散落,通過緩慢下降窩料勢必會呈現散裝,如果說在有一些外界因素影響,所在水底的形態就會呈現散狀化。而沈底打窩器則不同,是在水底將窩料散落,由於窩料距離水底距離較短,所以窩料的形態更趨於整體化,相對來說窩料在局域範圍內量更多
我們在打窩時盡量不要用手拋窩,因為這種打窩方式精準度很低,很容易打偏,進而有時候會脫離釣點位,而且拋投所產生的聲響會刺激魚類的離開,進而魚口不佳
二:打窩盡量提前打,現打窩也要留一定時間用於發窩
很多釣友都有提前打窩的習慣,對於提窩來說,外界的影響因素就會降到最低,也可以最大限度的吸引魚類來覓食
其次也有很多釣友進行現打窩,現打窩的情況下我們盡量要留出一部分的時間用於發窩,很多釣友在打窩後就在窩點內進行調漂,這是很致命性錯誤,打窩後對象魚本應該進窩覓食,但是不間斷的提竿拋竿會降低誘魚的效果,以至於我們在調釣好之後前期做釣魚口會很差,基本上都是因為這個原因
蚯蚓雖為萬能餌,但是基本的三種常見掛餌也要熟知
1:截斷式掛法
對於這種掛法來說是最為常見的掛法,因為樓主所說你只會用蚯蚓做釣,那麼我覺得截斷式一定是你的常用掛鉤選擇,這種掛鉤方法雖然降低了蚯蚓活性,但是我們有窩料的誘魚性,在做釣效果上也不會太差,同時這種掛法還可以最大限度的避免小魚的鬧餌
2:纏繞式掛法
這種掛法也是最常見的掛鉤方法,我們通常使用蚯蚓將其纏繞在魚鉤上,並且露出鉤尖位置,而且在鉤尖的位置下方還會留出一小截的蚯蚓作為誘導性
對於纏繞式掛法來說,我們一定要選擇和魚鉤匹配的蚯蚓個體,盡量不要小鉤掛大,大鉤掛小這樣的情況,這兩種錯誤的掛法在中魚率上也會明顯降低
小結:雖然打窩是前提,但是我們也要掌握一定的蚯蚓掛鉤方法和打窩技巧
總結一下野外釣魚,在只會使用蚯蚓做釣的情況下,打窩就顯得尤為重要,但是我們在打窩的時候也要根據季節選擇味型,根據不同對象魚數量選擇形態,最後我們也要掌握和熟知打窩的技巧和使用蚯蚓掛鉤的方法,全方位的考慮才能完美應對不同情況
我是野釣手小孟,一個專註於野釣的釣魚人
以上是個人的一些實戰看法,希望對樓主和廣大釣友有所幫助
申明:本站發佈所有文章、圖片資源内容,如無特殊説明或標注,均爲采集或轉發網絡資源。如若本站所發之内容侵犯了原著者或所有權主體的合法權益,可聯絡本站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