秉承解答問題,盡量細致,明了的宗旨為釣友解惑。釣魚「留大放小」,「垃圾帶走,分類放置」。

蚯蚓自身是活餌,又加上自身呈現紅色(釣魚一般用紅蚯蚓的居多),自身有土腥味等優點一直被受釣魚人和水中的魚餌青睞。但是,因為蚯蚓自身不能霧化,自身土腥味誘魚有限,所以用蚯蚓做餌是要打窩的,具體用什麼打窩呢?個人的觀點如下:

1,泡製的顆粒窩料由各種曲酒或者中藥藥液等泡製的顆粒窩料,氣味在水底穿透力很強,可以遠距離誘魚進窩。

一般泡製的顆粒實物有小米,碎大米,碎玉米粒,小麥等等,這些顆粒狀的物質,散落在水底,或者在石縫中,或者在水草下,或者在泥土中,魚兒想要吃到它們就要逗留時間較長,這也就起到了留魚的作用。

另外,顆粒窩料顏色以紅和黃色居多,因為這兩種顏色在水底較為被魚兒發現,從而增大誘魚進窩的幾率。

2,顆粒窩料+商品餌雖然顆粒窩料自身的誘魚效果不錯,但自身不能霧化的缺點也在一定程度上限製誘魚的效果。

有很多釣友在泡製好的顆粒窩料中摻加商品餌或者輕麩,雪花粉等狀態餌料。這些狀態餌在水底可以隨著水流向四周擴散,這樣就可以就加大誘魚的效果。

3,植物油渣植物油渣是最為原始的誘魚窩料。比如,花生餅,豆餅,菜籽餅等等,這類物質經過高溫提煉,香味很濃,更為自然,一般大魚很喜歡這類的窩料。

當然還有很多,比如:牛糞,小雞飼料,玉米,大豆等谷物窩料,這些都是可以作為窩料的。

另外,現在窩料成品很多,可以根據自己的需求購買的。

寫到最後:窩料的本質就是在誘魚的基礎上長時間的留魚。我們只要抓住這個思路就行了。

備註:圖片源於網絡,侵權通知必刪。

碼字不易,如果您感覺我說的不錯,就請點個贊,添加個關註唄!我會繼續分享自己的釣魚心得。謝謝您的閱讀。

非常高興來回答您的問題。

用蚯蚓釣魚,由來已久,不管是上了年紀的老釣友,還是現在的年輕釣友,都會或多或少使用到蚯蚓,老年人使用的頻率更大一點,所以蚯蚓被戲稱為「萬能餌」。還在於蚯蚓富含豐富的蛋白質,是魚類生存所必須的營養元素,所以用蚯蚓釣魚絕對沒毛病。但是用蚯蚓釣魚需不需要提前打窩?打窩對於釣魚到底有什麼意義呢?

一、打窩的重要性由於蚯蚓本身屬於活餌,所以就沒有粉餌那樣的霧化或者散落的狀態,這在誘魚方面基本上就沒有作用,而且現在的商品蚯蚓,根據我實際做釣實驗,其本身散發的氣味也是比較小的,所以在氣味上也沒有誘魚優勢。最多只能憑借其在水裏不斷蠕動的姿勢來吸引一下周邊的魚,但是距離非常有限,所以用蚯蚓釣魚必須要打窩。

1、打窩能誘魚

基於上述蚯蚓非常差的誘魚能力,所以必須配合使用其它物質來打窩,才能誘到魚進窩。所謂要想魚上岸,就要拿糧食換,就是基於打窩的重要性來說的,魚跟人一樣,也是需要進食的,自然水域食物稀少,可能其絕大部分時間都是在尋找食物的。而在水廣魚稀的環境下,更需要通過打窩來誘魚。

2、打窩能留魚

一個有經驗的釣魚人,不僅要關註打窩誘魚,更需要重視打窩留魚的效果。如果魚進窩之後,我們能釣的幾條,然後就不管了,那麼勢必不能長久釣魚。只有在適當的時候通過打窩來補窩,把窩子裏的食物續上,才有更多的魚來光顧,才能留住魚。尤其是在用蚯蚓釣魚的時候,更需要打窩留魚,它不像用粉餌釣魚,能邊釣邊誘,頻率越快其誘魚留魚的效果更好。

二、蚯蚓能釣什麼魚雖說蚯蚓是萬能餌,但是自然界裏的魚種豐富多樣,有些魚肯定是不吃蚯蚓,或者很少吃蚯蚓,那麼我們就要將吃蚯蚓的魚羅列出來,這樣不論是在作釣還是在打窩的時候,都會有針對性,不會盲目的打窩。

1、釣肉食性魚類

蚯蚓作為一種陸生環節動物,基本上全身都是肉,所以就一定會受到掠食性魚類的青睞,尤其是大體型的魚對大蚯蚓的需求更大。而肉食性魚類吃口也比較幹脆,只要它在餓的時候或者遇到活動的物體,基本上都會主動上前攻擊的。

比如:夏季的時候,在釣魚的時候,會看到一些小魚在水面蹦跶,成群地躍出水面,說明水底下肯定有掠食性魚類,一般都是黑魚。此時如果手裏沒有小魚的話,可以使用蚯蚓來作釣,但是要註意保持蚯蚓的活性,可以將蚯蚓直接掛住一頭放進水裏,或者提竿逗釣一下,黑魚在掠食的時候比較兇猛,連鉤帶餌都會全部吞掉的。

再比如:在純野生水域,尤其是在有障礙物的地方,我們用蚯蚓釣魚的時候還會釣到鯰魚,它也是比較喜歡吃蚯蚓的肉食性魚類,而且吃鉤也比較深,所以摘鉤的時候也費事。但是在釣鯰魚的時候就要保持鉤餌的相對靜止狀態,因為鯰魚是靠胡須觸角來感受獵物的,如果是運動的話,它就不容易捕捉。

2、釣雜食性魚類

雜食性魚類可謂是葷素不忌,任何能吃的它都吃,是魚類中名副其實的吃貨,所以在用蚯蚓做釣時經常能釣到它們。

比如:我們經常能釣到的鯽魚,在一定的水情和魚情下,也許會遇到偏口魚,這種鯽魚可能只吃蚯蚓。我就遇到過這樣的水域,一開始用商品粉餌做釣,一口沒有,以為是滑口塘,就換蚯蚓來守釣,沒想到下去就有口。那天我把一袋的蚯蚓都用完了,最後沒辦法就撿地上的斷蚯蚓來釣,實在是彈盡糧絕了才收桿。

再比如:鯉魚和鯿魚也是能經常釣到的,不同的是,鯉魚一般是在底層生活,喜歡翻拱水底的淤泥來尋找食物,我們在看到窩點有大量的大小不一的氣泡時,就能斷定是鯉魚進窩了,所以就要用蚯蚓釣底。而鯿魚屬於中下層魚類,所以在作釣時要用蚯蚓以釣行程或者釣半水為主,它的嘴比較小,鉤餌選擇上要盡量小點以方便入口。

三、用什麼打窩摸清楚了蚯蚓能經常釣到的魚種之後,在打窩方面就比較輕松了,首先,我們要明確我們的對象魚,才能做出下一步的窩料選擇。

1、針對肉食性魚類

由於黑魚屬於遊動性比較大的魚種,而鯰魚的生活場所比較固定,符合固定打窩釣魚的釣法,所以就以做釣鯰魚為例,來探討一下用什麼打窩。

方法一:腥味的窩料

自然界的鯰魚主要以小魚和小蝦為主要食物,所以它對腥味比較敏感,我們就可以利用這一點來進行打窩。選擇雞肝,豬肝,或者其它動物內臟,將它們打碎或者弄成泥狀,可以和水邊的泥土放在一起攪拌,也可以用絲襪或者有孔的袋子包裝好,投放到窩點。這樣做的好處就是,在鯰魚進入窩子裏後,不能第一時間找到窩料,或者吃不到窩料,這樣留魚的時間就會延長。我們在放入鉤餌的時候就能很好地被發現。

方法二:混合窩料

如果在沒有買動物內臟的情況下,也不要著急,可以利用手中的釣餌來製作一款混合窩料。具體的方法就是:將蚯蚓取出大部分,然後用剪刀將其剪斷成一小截,主要就是防止其到處亂爬和增加留魚時間。再取適量的腥味商品粉餌,然後將多余的蚯蚓土放在一起,混合攪拌,攥成團打進窩點。

引申一點:如何作釣鯰魚

由於鯰魚的眼睛比較小,已經退化到沒有用的地步了,所以它只能靠嗅覺和觸覺來覓食,它的生理構造決定了它不可能像黑魚或者翹嘴那樣在光水區自由地捕獵。它只能靠伏擊才能完成捕獵,所以釣鯰魚,第一要務是選擇好釣點。通常我們會優先選擇水底有障礙物或者水草的地方,因為這裏能藏小魚小蝦,鯰魚也方便捕食。還可以選擇夜晚做釣,主要考慮的是鯰魚喜低溫。用上述窩料打窩之後,選擇蚯蚓作釣,但是一定要保持蚯蚓的活性。

2、針對雜食性魚類

鯽魚是我們經常能釣到的魚種,而且一年四季都能做釣,所以就以鯽魚為例來說說用蚯蚓釣鯽魚,該用什麼打窩。

窩料一:酒米

在商品粉餌應用之前,咱麼釣魚人都是用酒米來打窩的,長時間的實踐證明,酒米是一種比較穩妥的窩料。而酒米窩料又分為廣譜型窩料和針對型窩料,根據不同的水情和魚情來選擇。

比如:我來到一處新的水域,在事先不知道水域情況下,就可以先用廣譜型酒米來探探路,摸一摸情況。而現在基本上品牌的酒米都具有一定的廣譜性,所以直接購買使用就可以了。

再比如:如果是在自己熟悉的水域釣魚,那麼就可以適當地針對其水情和魚情來自己製作有針對性的酒米。像一些地方小雜魚少的話,可以使用大米來製作酒米,大米要事先翻炒一下,再加入其它東西,有利於快速吸收和味道的釋放,另外這種方法,大米很容易被捏碎。那麼在打窩的時候,可以將其碾碎成粉狀,以縮短誘魚時間。

窩料二:酒米加餌料

當我們沒有事先準備自製的酒米的時候,為了增加誘魚的效果,可以使用酒米加商品粉餌的方式來打窩,餌料誘魚有優勢,酒米留魚有優勢,這樣二者互補,但是在小魚多的地方要慎用。

比如:現在的季節,大部分的地區都比較冷,主要以釣鯽魚為主了,在打窩的時候,可以將餌料和酒米按一定比例混合,再加入適當的水,開出幹散狀,比例的話可以隨意調整,最終的效果是能攥成團為依據。用打窩器打到草頭處或者草洞,可以多打幾處窩子,這樣使用傳統釣可以進行走釣,提高上魚效率。

最後總結蚯蚓釣魚是需要打窩的,而且是必須要做的事情,雖然野釣隨時有驚喜,永遠不知道下一桿是什麼魚,但是打窩也不能太盲目。有了大致的目標魚才能明確用什麼打窩,以及打窩帶來的效果如何,釣的才有針對性,才能有效果,有效率。

我是大別山小農人,看到的朋友不妨關註一下!

申明:本站發佈所有文章、圖片資源内容,如無特殊説明或標注,均爲采集或轉發網絡資源。如若本站所發之内容侵犯了原著者或所有權主體的合法權益,可聯絡本站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