釣鯽魚用紅蚯蚓就最好了。  根據垂釣水域長期用餌的習慣配餌,或者使用鮮活蟲餌及動物性粉餌。在人工養殖塘內釣魚,可以先用本塘飼料打窩,用紅蟲、蚯蚓或當地魚愛吃的其他蟲餌施釣。如果魚塘一直沒有斷料,用飼料配製的釣錯也能釣上魚來。  每次投料做窩不易過大,可以多選幾個地方做窩,輪換著釣。
  因為冬季魚不再離窩覓食,只能尋窩而釣,沒有色的地方打再大的窩子,也難把魚誘過來選擇釣點時要找向陽背風、水流平穩、深淺適中、水底坑窪不平的主水域分支上遊或轉彎處。如果主水域中有溫度較高的支流和進水口,也是首選之地一些有枯草、雜枝、木樁、石堆的地方,也是魚群窩集的本要場所。
  
    冬季釣魚,無論是「傳統釣」還是「臺釣」或是「競技釣」,都要盡量使用細線小鉤和靈敏度高的浮標,最大限度地提高線組的靈敏程度,便於魚吃餌和信號的足量傳遞。一般的塑料漁線,在冬季溫度較低的水中會變僵硬,導致浮標過於靈敏,經常出現虛假信號。拴鉤用的子線可以改用釣魚專用的軟質黑絲線,這樣可以減少浮標的假信號,提高中魚率。

  夏秋季節小雜魚十分活躍,因此在這個季節釣鯉魚不管是窩餌還是釣餌都要有選擇的使用。白天在自然水域釣鯉魚,窩餌要盡量少用比重輕的粉狀餌料,選擇比重較大的顆粒狀餌料,如小米、碎大米、麥粒、玉米粒、碎玉米等。但比重較大的顆粒狀餌料,不會在水中漂移,很大程度的限製了餌料氣味的擴散誘魚,因此在使用這 些餌料做窩餌時,要想辦法增加餌料的氣味,可以通過發酵或者加入藥酒等方法使餌料有更濃的氣味並便於在水中擴散。
  窩餌的用量也要略大於其他季節,一是因為最先進窩的小雜魚會搶食餌料,使窩餌消耗較快,二是這個季節的魚非常活躍流動性大,窩中「過客」較多,增加了窩餌的消耗速度。
很多經驗不足的釣友,往往一到水邊就很快的選好釣位,不伸竿,不試水深就目測距離慌忙打窩。
  這種做法是手竿定點釣一個很大的誤區,手竿釣鯉魚,到達釣場之後不僅要細心選好釣位,而且在確定釣位之後,要先出竿上線,反復測試釣位前方左、中、右的水底地形,找出水底有陡坎、斜坡等最容易有魚的釣點(下鉤點), 釣點確定之後,要把空鉤釣組拋入釣點,把竿放在支竿架上,然後對準自己的漂打窩,不管是使用打窩器還是其他方式,窩餌一定要打在漂的內側,就是漂靠近釣位的一側,一般2米左右深的水,窩餌在水面的落點應該是在漂的內側一尺左右的距離,水越深窩餌打在水面的落點就要離漂的距離相對遠一點,因為窩餌在落水下沈 過程中散落面積會逐漸加大,等到落入水底之後,漂的正下方(就是餌鉤的位置)也就有窩餌了,這樣打窩的目的是在垂釣時餌鉤正好能落在水底窩餌的前沿,使上鉤率提高很多。
  
夏秋季節手竿釣鯉魚的釣餌,可以用加工過的玉米粒、麥粒等顆粒狀餌,也可以使用大蚯蚓、蟋蟀、小蝦等生物餌,但使用面食餌做釣餌時,不管是底墜包食釣法的面芯(不包括外包料),還是懸墜釣法的搓餌,都要有一定的粘度,不能象釣鯽魚的搓拉餌那樣霧化很快,在水庫等自然水域頻繁提竿是很少釣到較大的鯉魚的,要 用面食餌釣獲自然水域中個體較大的鯉魚,搓鉤的餌團要粘、要軟,無魚吃鉤時鉤上的餌團至少能堅持30分鐘以上不脫落。
  在自然水域釣鯉魚,靠窩餌誘魚,不是靠釣餌的霧化誘魚。不管是商品餌還是自製餌,都要根據不同的季節和所要釣獲的魚的種類,有針對性的采取合理的用法,才會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申明:本站發佈所有文章、圖片資源内容,如無特殊説明或標注,均爲采集或轉發網絡資源。如若本站所發之内容侵犯了原著者或所有權主體的合法權益,可聯絡本站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