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說的是一品源優生產的小藥吧,我真的用過,我們這邊最近兩年比較流行,穿透力比一般小藥強很多,效果倒是很好,就是價格有點貴,尤其是那真麝香跟冠軍全無敵,聚魚真是是不錯,最早還真是對這小藥不屑一顧,我一朋友用了跟我一塊出去我們倆就坐一塊,他上魚還有聚魚比我明顯的快,窩子加上後打窩,周圍有魚的話,能看到很明顯的魚津過來,後來也試了試,很不錯,基本能有明顯效果,前幾年流行神聚的,這幾年神聚用的人多了,效果不太好了,現在黑坑基本都拼小藥,餌料都是第二位了.

釣魚添加劑的使用技巧

釣魚添加劑的使用技巧是怎麼樣的?怎麼樣用呢?下面我們一起看看吧!

一、釣魚添加劑的種類

按照不同的使用用途,釣魚添加劑可分為兩種類型。

1.「調味型」餌料添加劑:它主要是以高濃度的植物或化學香料精煉而成,通常以液態或粉狀的形式出現。

它的主要功效是以其芬芳或奇異的味道,改變基礎餌料的香型,刺激魚的嗅覺及味覺器官,變被動的等魚就餌為主動式的引魚上鉤。

此類餌料添加劑的優點是:品種繁多,適合不同魚種,釣手的選擇面較廣;濃度高,用量省便於攜帶。

缺點是:個別化工產品型的添加劑只有味而無口感,誘魚不錯但留魚性較差;高濃縮的倍數不統一,使用時不易把握。

根據添加劑味道的不同,我們可將其分為香型、腥型、酸臭型、甜型及鹹型等幾種。

a.香型釣魚小藥:它主要是以魚類喜愛的植物香型為主(如香草、香蘭素、草莓、香蕉、菠蘿香精等),也有部分動物性香型(如奶油香、麝香等)。

b.腥型釣魚小藥:按其取材的不同可分為魚體類腥料、蝦體類腥料和昆蟲類腥料三大類。

如魚骨粉、蝦粉、蝦頭油、赤尾青、鰻魚粉及蠶蛹粉等。

但也有以化學物質調製出的腥味類餌料添加劑,氣味與天然的腥料無太大差異,然而,口感及適口性卻不很理想。

c.酸臭型釣魚小藥:是以植物材料發酵或化學物質合成的含有較重異味的添加劑,常見的有酒糟類、醬蒜類和醋酸類幾種。

d.甜型釣魚小藥:常見的有蔗糖、麥芽糖、蜂蜜及葡萄糖水溶液,其中尤以葡萄糖水溶液為上佳。

e.鹹型釣魚小藥:在含有腥味的添加劑中基本上都有較鹹的成分,但最直接的還應是食鹽。

2.調整餌料物理狀態的添加劑:不少曾經玩過拋竿釣法的釣友,都知道這樣一個訣竅:拌餌時突然發現餌太松散了,於是急忙再加入些面粉;若餌太粘了,再加入些麥麩。

這樣就可以很好地調節餌團的松散度及在水中的霧化效果。

在懸墜釣法中同樣也有這樣的添加劑可供大家選用。

a.調節粘度:常見的有面粉、顆粒伴侶、粘粉以及丸九的「寒梅粉」等,它主要是將較松散的餌料重新粘合。

b.加強膨化:常見的有白*、快速膨脹粉以及較大片狀的麥麩皮等,它主要的功效是增加餌料的溶散性,起到加強霧化效果的作用。

c.增強纖維:最典型的就是麥蛋白纖維,也就是俗稱的「拉絲粉」。

它的主要功用就是在餌料中形成較為豐富的植物纖維網絡,使餌團入水後在快速霧化散落的同時,仍能夠保持鉤上有一定數量的餌料殘存,且仿真性極強,非常適用於拉餌釣快魚或動態釣猾魚。

二、因魚而宜巧增味

1.選材要對:在遵循廣泛性的同時,也要註意特殊性,即要以不同魚類的一般戀香或戀腥的覓食習性為首選,但也應留意因不同水情、不同飼料餵養而形成的偏食特性。

如鯽魚原本喜食香甜類食料,但由於塘主長期投餵腥味較重的顆粒飼料,則該塘的鯽魚可能就會形成不喜香甜而愛腥的覓食習性,所以,在選擇餌料添加劑時,這一條應是值得考慮的內容。

a.釣鯽魚應以香甜為主,特別是香味純正且較為常見的植物香最佳(如草莓、香草、谷物類香型等)。

b.釣鯉魚應以腥香型為主,特別是以動物性蛋白類較豐富的餌料添加劑較為合適(如魚粉、蝦粉、蠶蛹粉等)。

c.釣草魚應以植物香型的添加劑為佳,但在秋季也可以加入部分蠶蛹粉、魚粉等高蛋白的腥香型添加劑。

比較好的.有:香草、香蘭素與蠶蛹粉、魚粉相配合加入餌料中(此配方在專業養殖塘效果不錯)。

d.釣羅非魚應以腥、香、鹹為主,這三個味素雖不能缺少,但也不能隨意摻和。

較為理想的狀態是腥中帶香,香中含鹹,鹹腥適度的感覺最好。

e.釣鰱鱅魚時應以酸臭型添加劑為主(如異味較重的腌製大蒜的氣味最為適合),市場上常見的有龍王恨公司的「酵」字系列和釣魚王公司的鰱鱅專用香精等。

2.用量要準:使用餌料添加劑自配釣餌,最難掌握得恐怕就是用量的標準了。

因為,各式添加劑的濃度不同,水溶性也不相同,所以,即使是同一種香型的兩種原料,在使用時的用量也不會相同。

因此,我們也無法準確地斷定各種添加劑的使用量數,只能為大家提供一些使用時的規律性的經驗,供大家借鑒。

基本規律是「宜少不宜多」:這就猶如我們在炒菜時加味精的道理一樣,少許適量的投入可以提鮮增味,若是毫無顧忌地倒上個半瓶子,則會出現怎樣的結果?著名大師李大毛給我們講的一件趣事,或許更能說明這個觀點:我有一種香料是某魚餌公司製作魚餌用的高級添加劑,名為「六合香」。

我用它釣鯽魚、釣鰱魚、釣鯉魚等都很管用,在小雜魚不多的情況下使用它管保你釣得過癮。

我在許多釣場用它都創造了不少佳績,平時在我們這裏釣魚的時候,幾個人把我夾在中間釣位,我也照樣狂上不已,其中的秘密皆為合理使用了「六合香」,本地的釣友把它視為「神藥」。

有一次,我出差到外地辦事,把釣箱交給了兩位好友使用。

這二人早已深知「六合香」的神奇,於是迫不及待地打開了釣箱,翻出裝有「神藥」的小瓶,在一包商品餌中加入了半瓶蓋左右的「六合香」(平時大毛使用的劑量約為1/4瓶蓋的量,配10左右的商品餌),顯然這次二人是過量使用了。

餌料拋入水中形成窩點後,只見窩外魚星點點、密密麻麻,而窩點內卻如死水一潭。

一天下來,反而是鄰位的釣友上魚不歇、忙個不停……令這二位釣友大惑不解。

第二天,又有人來此釣位垂釣時,卻發現這裏窩發如沸,大魚小魚聚而不散、上鉤不止,且一連幾天都是如此,令這些不明真相者喜出望外,直嘆自己用對了鉤餌選對了標……

我們由此可以看出,再好的餌料添加劑也不可毫無限度地隨意使用,特別是那些濃縮倍數相當高的高級香精,其在常態下也許並沒有什麼特殊的氣味,極易使釣者產生錯誤的判斷。

另一條經驗是,我們在確定添加劑使用量的時候,千萬不能以人類的承受程度來度量魚的喜好與否,這樣會使魚感到極為不適,因為,魚類的嗅覺感知器官要比人類靈敏許多倍,也許我們還未感覺到的濃度,就有可能已經給魚類帶來嚴重的影響了。

3.偏差要小:這裏說的偏差主要是指添加劑與基本餌料之間的味道差別。

一般來說,避免出現這種問題的關鍵在於基本餌的選用,我們在決定進行自配餌料時,應盡量選用那些味型清淡些的餌料為基礎餌。

這樣無論您加入何種氣味的添加劑,它都不會有太大的偏差,能夠達到釣者理想的味型標準(俗稱不串味)。

常見的清淡型餌料有丸九的「黃鯽」、「尺上」,老鬼的「速攻」,南北的「東峻」和海獅的小袋裝「屠龍刀」等。

三、因餌不同巧加料

在不同的水域施釣,有時需要調製出不同手感、餌形的餌料,在現有餌料單獨使用而無法達到要求的情況下,我們就必須使用這些專門用於調節餌料物理狀態的添加劑了。

1.需要調整魚餌粘度時:最好的方法是在松散、幹燥的基礎餌料中摻入部分粘粉或顆粒伴侶之類的添加劑,然後,再加水柔和即可。

註意,盡量不要在餌團和好後再加入粘合劑,這樣反而會使餌團更加粘手且失去理想的手感。

2.需要改變餌料粘度或霧化效果時:可適當地加入白*或快速膨脹粉以及麩皮等添加劑。

實戰中,釣手運用最多的是摻入適量的白*。

這種添加劑在霧化時會產生大量懸浮狀白霧,它能有效地改善原餌料的霧化速度與霧化質量,是釣友們垂釣鰱魚及底魚浮釣時首選的添加劑。

3.需要調配出含有豐富纖維網絡的魚餌時:可適當地加入麥蛋白纖維粉,特別是在一些基礎餌中不含或含有較少量麥蛋白纖維成分的情況下,加入量可以稍大一些(如在寒冷的冬季,植物纖維生成過慢的情況下,也可稍微多加一些)。

通常情況下,調配出帶有豐富纖維成分的餌料時,麥蛋白纖維粉的比例約占餌料總數的15%左右即可。


申明:本站發佈所有文章、圖片資源内容,如無特殊説明或標注,均爲采集或轉發網絡資源。如若本站所發之内容侵犯了原著者或所有權主體的合法權益,可聯絡本站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