冷水魚健康養殖在魚病防治中除了對癥下藥、藥量準確外,正確的施藥方法是極為重要的。魚病防治用藥分體外用藥和體內用藥兩大類,體外用藥施藥方法有蘸、浸、泡,體內用藥施藥方法為投餵藥餌。

蘸 所用藥物具有強烈刺激性,濃度高,一般(20~50)×10E-6,治療體表損傷、細菌性和寄生蟲性疾病。

適用於規格較小或經過長途運輸的魚種,要求將魚放入藥液中瞬間拿出。例如:用50×10E-6的碘酊為魚種消毒。

浸 所用藥物有一定刺激性,濃度較高,一般(10~15)×10E-6,治療寄生蟲性疾病、預防細菌性疾病。

適用於養殖中分池操作時,要求將分池魚放入藥液中10分鐘左右撈出。

例如:用25×10E-6福爾馬林溶液浸洗治療小瓜蟲病。

泡 所用藥物在一定濃度條件下維持相對長的時間,一般濃度5×10E-6以下1個小時左右,治療細菌性疾病,頑固性寄生蟲和病毒性疾病。

要求適當降低水體交換量及水位,在魚池上方入水口處均勻潑酒藥液,然後采用滴流管定量將藥劑慢慢加入進水口中維持池中藥液濃度一段時間。

例如:用苯紮澳銨消毒劑2×10E-6治療細菌性爛鰓病。

投餵藥餌 所用藥物有中草藥、抗生素、碘製劑等。

中草藥要求進行超微粉碎加入餌料中製成藥餌投餵;抗生素可加入食用油攪餌投餵;碘製劑作為內肥藥一般劑量小又溶於水可直接對水噴在餌料上投餵。

投餵藥餌時要減少投餌次數,投餵量為平常投餵量的70%,使魚體處於半饑餓狀態增加魚類攝食藥餌的欲望。

申明:本站發佈所有文章、圖片資源内容,如無特殊説明或標注,均爲采集或轉發網絡資源。如若本站所發之内容侵犯了原著者或所有權主體的合法權益,可聯絡本站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