釣魚的常識
釣魚的常識
釣魚的常識 釣具 釣具是垂釣活動必不可少的工具。它可以使垂釣者運用不同的釣法充分發揮技能,享受垂釣的樂趣。釣具主要包括釣竿、釣線、釣鉤、浮漂、墜子以及一些輔助用具。由於所釣品種不同、垂釣方法不同,配備的釣具也各異。目前,在我國和本市,竿釣是廣大垂釣受好者最廣泛、最普遍使用的一種釣法。下面簡單介紹有關竿釣的主要用具。 釣竿是竿釣釣具的重要組成部分。釣竿分手竿、投竿(海竿)、兩用竿(手竿帶輪)三大類。手竿:主要指不裝繞線輪的釣竿,多用於淡水垂釣。投竿用於遠投垂釣,每節竿體上安有金屬導線眼或陶瓷導線眼。兩用竿一般竿體較長,竿柄處安裝繞線輪,每節竿體上安有金屬或陶瓷導線眼。這種釣竿既有手竿的靈活性,又具備遠投和收線放線的特點,因而頗受垂釣者的青睞。 釣竿的類型有單節竿和多節竿兩種。單節竿由一根竹竿或一根玻璃纖維竿做成,稱為獨竿。多節竿有2節到20節的不等,多節竿分插接式和抽出式兩種。根據竿體受力時的彎曲情況,又分為軟釣竿、中硬釣竿和硬釣竿三種。硬釣竿適用於釣大魚,釣中小型魚則宜選用軟釣竿或中硬釣竿。垂釣者應根據垂釣的水域、品種和方法選擇相應的釣竿。 魚餌 廣義的魚餌指魚類的食料,分天然的和人工的兩大類。天然餌料主要有浮遊生物、底棲生物、附生藻類等。人工餌料主要有青飲料、精飼料、動物性餌料和配合餌料等。我們垂釣活動所稱的魚餌,則是指釣魚時所用的誘餌和釣餌的通稱。 誘餌 把魚誘到釣點周圍所用的魚餌,稱之為誘餌。把誘餌投到預定的釣點,稱之為「誘窩」、「撤窩」,其目的是把魚引誘到釣點的小範圍內,以提高垂釣效果。 一般挑選魚類喜食,又容易發現但又不易吃飽的餌食為最好,同時考慮到魚的嗅覺比禮堂靈敏和喜愛香腥味的特點,誘餌應以具有香腥味的為佳。 經驗證明,用小米、碎大米、豆餅等做誘餌比較好,這些誘餌既耐泡又不易變質、變色、變形。為了使這些誘餌增加誘惑力,可以在垂釣前,把它裝在密封的容器(玻璃瓶或塑料瓶)內,加酒或香料浸泡,用酒泡過後,還有防止黴變的作用,易於保存,打窩子時,也不易隨流漂走。 下面介紹幾種誘魚方法: 香精誘魚法 :用米糠、碎草末和岸邊的泥土,滴入幾滴香精水,摻合攔勻,加入適量水使其能捏成團,即可投入釣魚,香味持久,擴散範圍大,最好投在上風頭,或流水的上遊區,其效果更好。 花露水誘魚法: 將花露水(或其它化妝香精)用曲酒稀釋,或將花露水滴入酒糟內,拌入米糠、麥麩或面粉團投入施釣區。效果與香精差不多。 活食誘魚法: 草魚食性雜,可用大青蟲、大蚯蚓、蟑螂等作為釣草魚的釣餌。好處是可以就地取材,而且魚四季都吃,初春冬末要釣草魚非活餌不可。 釣餌 裝在釣鉤上誘魚吞食的食物稱為釣餌。釣餌分為葷餌(動物性)和素餌(植物性)兩類。葷餌主要用來垂釣肉食性魚類和雜食性魚類,它包括昆蟲、小動物和魚蝦等。素餌主要用來垂釣素食性魚類和雜食性魚類,如鯽魚、鯉魚、魴魚和草魚等。特別是春末、夏季和初秋垂釣這些魚類時,使用素餌的效果最好。素餌的種類很多,諸如面食(人工合成餌),大米飯粒、甘薯及其它加工製成的顆粒飼料等。淡水水域垂釣時,必須參考垂釣水域的魚類在其生態環境中所食餌料的不同特點進行配製。 1、何謂「春釣灘,夏釣淵,秋釣陰,冬釣暖」 「春釣灘,夏釣淵,秋釣陰,冬釣暖」,指的是季節、水溫和釣位選擇之間的關系,是人們多年垂釣經驗的總結和概括。一般魚兒在水溫15~30℃最為活躍,當然也是垂釣的最佳時機。所謂「春釣灘」,即陽春三月,春暖花開,氣溫回升,在陽光照射下的淺灘水區,水溫上升較快,可達15℃左右,因而淺水區的水生動植物復蘇也快,於是成了魚兒覓食雲集的地方,故春天垂釣宜選在向陽的淺灘水區。 2、為何「夏季不釣東南風」 盛暑夏季因為天氣炎熱,氣溫很高,東南風會帶來大量水蒸氣,使大氣中的水分增多,氣壓變低,造成水體溶氧量減少。魚兒在缺氧的情況下,不愛進食和活動,上鉤率很低。漁諺說:「釣翁釣翁,不釣東南風」就是這個意思。 3、為何「上午釣西,下午釣東」 魚兒在水中遊動,對岸邊人畜的動響和倒影十分敏感。之所以「上午釣西,下午釣東」,一是可以防止垂釣時人和漁竿在水中形成倒影,使魚受驚嚇而逃逸;二是冬天垂釣,上午西邊光照充分,下午東邊光照充分,水溫相對較高,有利於魚兒活動和覓食,因而上釣率較高。 4、為何「早晚釣近,中午釣遠」 一般天然水域的魚兒都比較機警膽小,它們為躲避人畜和其他動物的幹擾,白天都不到岸邊活動、覓食,只是在早晚光線暗淡,夜深人靜時才到岸邊來活動、覓食,這就是早晚釣邊的道路。 5、為何「寧釣日落後,不釣雷雨前」 漁諺「寧釣日落後,不釣雷雨前」,說的夏季天氣炎熱,尤其是中午氣溫很高,水中嚴重缺氧,魚兒憋氣難受,大都浮於中、上層水體,吃鉤率極低。而日落後,氣溫下降,陣陣微風吹拂水面,碧波粼粼,溶氧量顯著增多,魚兒霎時活躍,爭相覓食,頻頻上鉤。夏季雷雨到來前,烏雲密布,燕子低飛,空氣中濕度很大,氣壓很低,水中氧氣匱乏,魚兒難以忍受,紛紛浮出水面,無心攝食,自然不會咬鉤。這就是「寧釣日落後,不釣雷雨前」的道理。
申明:本站發佈所有文章、圖片資源内容,如無特殊説明或標注,均爲采集或轉發網絡資源。如若本站所發之内容侵犯了原著者或所有權主體的合法權益,可聯絡本站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