投餌

(1)覓餌習性:金魚是變溫動物,它的一切活動於水溫的變化息息相關。金魚活動的大部分內容是在水中尋餌覓食,它們和平相處,沒有占領地盤的習慣。在金魚養殖場,黎明時,常見金魚沿池邊緣覓食。當飼養人員走近,它們會齊刷刷的向前遊來,俗稱討食,這時投放魚餌,它們立刻蜂擁而至,搶奪魚餌。水溫在15攝氏度以上時,金魚的覓食活動較積極,水溫超過30度時,金魚會停止覓食,水溫低於5度時,金魚的覓食活動明顯減少,水溫在18-25度時,金魚的食欲最旺盛,魚體生長發育也最迅速。

(2)投餌要點:春秋季節,水溫多在15-25攝氏度左右,它是金魚一年之中食欲最旺盛是季節。這時的投餌量較大,要盡量讓魚吃飽,如一次投餌後,金魚仍有尋餌活動,可作第二次補餌。盛夏季節,水溫多在25-30度左右,有時水溫也會超過30度,這時金魚的食欲減弱,投餌數量要減少,保持金魚有7-8成飽即可,投餌時間要提前到早7-8點左右,爭取在水溫上升前,金魚將餌料吃完。冬季,水溫多在7度以下,金魚的覓食活動較少,投餌數量較少,投餌時間多選擇在中午光照較強時,遇到水溫1-2度時,也可停止投餌。

(3)投餌原則:一年生的金魚,其食量約為與頭部大小相等的量;二年生的金魚,其食量約為頭部大小一半的量;三年以上的金魚,其食量約為其頭部大小三分之一的量。家庭觀賞魚的飼養,每天可投餵一次,投餌量約供7-8成飽即可。生產性觀賞魚的飼養,春秋季節,水溫適宜,要保持足夠的投餌量。剛換新水,在開始的一兩天投餌兩略少些,當水色轉綠時,要定量投餵,讓金魚吃飽吃足。繁殖季節的金魚,投餌量較正常餌量減少1/2-1/3。體弱有病的魚,投餌量較正常量減少2/3。凡需長途運輸的魚類,要換入新水中,停餌1-3天。 金魚是觀賞魚,養魚的目的不是要它很快長大,所以也要控製投食量,尤其是新買來以後,投食量過多往往把金魚撐死。剛買回來的金魚一時不適應新環境的改變,故開始的1~2天內不要給食,第三天才可給以少量食物,給食量只能逐漸增加,投食量不超過魚體質量的1%。以後按此比例兩天投食一次即可,切不要餵食量過多過勤。餵多了反到以下壞處:一是魚吃飽了,代謝水平提高,耗氧量增加,容易引起缺氧窒息而死亡;二是餌料剩下,容易腐敗發酵,使水質變壞,也會造成缺氧。其實金魚是比較耐餓的,一兩周不餵,也不會發生問題。
常見的金魚病及防治

(一)魚瘟。魚瘟是金魚春季的一種疾病,常因金魚冬伏少動,光照不足等因素引起金魚體質衰弱,精神不振等癥狀。到黃梅季節,其發病癥狀表現為呼吸困難,嚴重的可導致金魚死亡。
防治方法:魚瘟病目前尚無特效藥物治療,只有做好預防工作。每年開春季節,要經常給金魚曬太陽以增強其體質。若金魚發生魚瘟應盡快將其隔離或淘汰掉。
(二)白雲病。是由寄生在魚體上的口絲蟲或鞭毛蟲,斜管蟲引起的一種疾病。其體表各處附有一層白色的薄霧狀物質,這是寄生蟲迅速繁殖,刺激寄生處的上皮細胞所引起的皮膚分泌物增多的結果。
防治方法:用1∶50000的高錳酸鉀液浸浴病魚,每次10--30分鐘。當水溫較低誘發白雲病時,可用2%--2.5%食鹽水浸洗病魚15分鐘後,再放回清水中,反復進行。嚴重病例可用1%食鹽水浸洗1小時。
(三)腐皮病。這是金魚的常見疾病,主要流行於夏秋季。金魚患部紅腫,表皮腐爛,象打上的紅印記,多出現在金魚腹部兩側,一般是魚體受傷後被細菌感染所致。
治療方法:用毛筆蘸消毒藥水(如紅汞或高濃度高錳酸鉀溶液)擦洗或塗抹患部,隔日1次,3--4次即可治愈。
(四)爛尾病。該病是由粘球菌感染引起,一年四季均可發生。病魚尾鰭掃帚狀腐爛。
治療方法:用1%孔雀石綠擦洗患處,隔日1次,3--4次即可治愈。在治療食用魚時,禁止使用孔雀石綠。
(五)白點病(又稱小爪蟲病)。該病是由小爪蟲寄生在魚體上所造成。小爪蟲的繁殖溫度為3--25度,適宜繁殖溫度是14--17度。發病時,病魚體表,鰓絲出現白點狀囊泡,傳染很快;多發生在春季秋季,病魚表現極不活潑,經常滯留在水面上。
治療方法:把病魚放入0.5×10(的負6次方)的醫用甲基藍溶液中,在21--26度水溫下長時間浸浴,或用0.5%--1%的小蘇打水浸浴10--15分鐘。由於幼魚對藥液的抵抗力比成魚弱,浸浴時間應適當縮短。病情嚴重時每日浸浴1--2次。
(六)水黴病(又名膚黴病,白毛病)。該病的發生主要是飼養過程中和在撈魚時碰傷魚體,或由寄生蟲破壞魚皮膚,使水黴菌侵入傷口寄生。一年四季均可發病,尤其在梅雨季節多見。水黴菌侵入傷口後,初期癥狀不明顯;當肉眼能看到時,菌絲已向外大量繁殖,病魚體表可見白色絨狀的菌絲(白毛)。金魚染上此病後,焦燥不安,遊動失常,行動緩慢,食欲減退,皮膚粘液增多。嚴重時,魚體長滿白毛,以致死亡。
防治方法:魚體應常有陽光照曬,換水時投入適量的食鹽進行殺菌消毒。撈魚時應避免擦傷魚體。治療病魚可用1%食鹽水每次浸浴30分鐘。在發病季節,每周用1∶10000的食鹽水潑灑池中可起到預防作用。
(七)豎鱗病(即松鱗病)。該病是由於水質惡化魚體傷口感染一種水型點狀極毛桿菌所致。病魚鱗片局部或全身向外張開豎起,遊動遲緩,有時腹部水腫,嚴重時2--3天便死亡。
治療方法:把病魚放入等量的2%食鹽與3%碳酸氫鈉混合水溶液中浸浴10分鐘,每日2次連續2--3日。或在50升水中加入搗爛的蒜頭250克,給病魚浸浴數次,也可治病。
(八)氣泡病(又名焦尾病)。該病是由於水中溶解氣體過多而引起的,主要危害幼魚。魚鰭吸附許多大小不同的小氣泡並使該部位發紅,糜爛,影響魚遊泳及魚體平衡。
防治方法:立即將病魚移入稍涼的清水中飼養一段時間,即可使其恢復正常。
(九)魚虱病。由肉眼可見的形似臭蟲的魚虱侵入金魚魚體和鰓寄生引起的。一年四季均可發生,每年6--8月最為流行。魚虱利用口刺和大顎刺傷和撕破魚體組織,吸食魚血,使魚體消瘦並集群在水面或養魚容器的邊角處,逐漸死亡。有的病魚由於魚虱用口剌吸血時分泌的毒液的刺激,使病魚極度不安,狂遊,跳躍。該病可以引起金魚死亡。
防治方法:放養魚苗前要用生石灰帶水清塘殺滅水中魚虱成蟲,幼蟲和卵塊。養魚池或其他容器用水應經過過濾,防止魚虱和其幼蟲隨水流入魚池或養魚容器。發現有魚虱寄生後,應用2.5%敵百蟲每立方米水體用藥1克全池潑灑。
值得提醒大家的是:冬春是金魚魚病的高發季節,特點是發病率高,病程長,治愈較困難等,若治療不及時,會造成嚴重後果。所以做好入缸前的消毒工作的同時,以下防病措施也要註意:
1,防止溫差過大,室溫最好保持2~10度之間,水溫的升降應有一個循序漸進的過程,使魚體逐漸適應,否則易患感冒,魚鰾失調癥,受熱病等。
2,合理調控水質,適時排出底部汙水,兌入水溫相同的幹凈新水,一般情況下換水不超過總水量的1/3,配有氣泵的要適時開機增氧,使金魚保持良好的生存環境,增強抗病力。
3,適當投餌,水溫6度左右金魚就開始攝食,以投餵魚蟲幹或人工配合飼料為好,投餌應掌握「寧少勿多,餌不過夜」的原則,適當投餌有利於金魚增強體質,提高抗病力。
4,及時消毒水體
可用食鹽,漂白粉等消毒。食鹽的用量是每50k中放5g食鹽,魚體消毒用2%~3%的食鹽水或10×10-6的高錳酸鉀浸泡10分鐘,正常情況下每半月一次,可結合撈魚,換水時進行。

申明:本站發佈所有文章、圖片資源内容,如無特殊説明或標注,均爲采集或轉發網絡資源。如若本站所發之内容侵犯了原著者或所有權主體的合法權益,可聯絡本站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