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麥除草劑最佳用藥時間:最佳用藥期是入冬前小麥分蘗和第二年小麥拔節的初期。這兩個時間用藥防治效果較好,對小麥來說也相對比較安全,如果偏晚則效果差,其中,2,4-D丁酯用藥越早越好,苯磺隆在小麥返青後起身前使用最好,以免對下茬作物產生藥害。
給小麥打除草劑,不僅要掌握時間,還要掌握用藥時的溫度和濕度:除草劑使用時平均氣溫應在6℃以上,會取得非常好的防治效果。如苯磺隆等對溫度敏感,在低溫條件下藥後15-20天,甚至30天後才能表現出防治效果。另外,除草劑都應在晴天且氣溫稍高時用藥,一般以上午10點到下午3點為宜。如遇土地幹燥噴施除草劑時應加大用水量,才能確保防治效果。
土壤濕度也要很好的把握:抓住麥田澆水時機,及時施藥,確保除草劑藥效的發揮多數除草劑藥效的發揮均需要一定的土壤墑情,土壤墑情在40%-60%時最有利於除草劑藥效的發揮。旱情嚴重,多數麥田幹旱,除草劑如在此時使用應結合澆水後(或降雨後)的有利時機,及時用藥。
什麽時候不能打:
小麥4葉以前和拔節後不打除草劑:
大多數麥田除草劑都是4葉以後用藥,到小麥拔節期停止用藥。4葉期以前小麥比較嬌嫩,解毒能力和免疫力低,易產生藥害;拔節期過後小麥進入孕穗期,也是一生中最脆弱最關鍵的時期,此時用除草劑極易產生藥害,特別是2甲4氯、2,4—滴定酯,有時會引起麥穗抽不出,或畸形,嚴重影響最終產量,除了氯氟吡氧乙酸類除草劑在拔節後可以量減半使用外,其他除草劑最好不要去嘗試哦。
有機類和氨基甲酸酯類農藥使用前、後7天不打除草劑
我們都知道,玉米田打過有機磷類或氨基甲酸酯類農藥需間隔7天才能使用除草劑,而小麥田打過此類殺蟲劑也至少需要間隔3-5天,才能使用除草劑,否則容易引起小麥發黃出現燒葉現象,因為有機磷類農藥使小麥降解除草劑的能力降低,緊接著使用除草劑易導致藥害。
日平均氣溫低於8度不用除草劑:
除個別除草劑(雙氟磺草胺,較耐低溫),一般除草劑在低溫天氣下,效果都不理想,最好在日平均氣溫8度以上用藥,溫度越高除草效果越好,因雜草吸收光照生長旺盛,氣孔張開,易吸收水分和藥液(溫度低則相反),能達到好的除草效果。
幹旱天氣不用除草劑:
打除草劑除了看溫度外,還要把握土壤的濕度,在旱情嚴重的情況下,要抓住麥田澆水時機,及時施藥,確保除草劑藥效的發揮,多數除草劑藥效的發揮均需要一定的土壤墑情,土壤墑情在40%-60%時最有利於除草劑藥效的發揮。
大雨前後及冷空氣到來前不要使用除草劑:
大雨前後及冷空氣到來前使用除草劑一方面影響除草效果,另一方面極易造成藥害,這些都屬於惡劣天氣,特別是倒春寒來之前的7天時間不能使用除草劑,冬季用藥要多關註天氣預報。
不可重噴或漏噴
使用除草劑一定要均勻噴霧,如果漏噴或少噴的地方雜草受藥不均,防效肯定不好,切記不要重噴,小麥易發黃,容易引起除草劑藥害。
除草劑配藥定要采用二次稀釋法
施藥前先將藥劑用少量清水稀釋成母液,用藥時在藥桶內先加入配製好的母液,然後補足所需的剩余水量混勻後噴霧。目前很多經銷商已經意識到二次稀釋法的重要性,賣藥時能及時的提醒農民朋友按此方法用藥。麥田除草劑多數以粉劑為主,有時根據地裏雜草情況需多種藥液混配使用,二次稀釋法無疑是藥液均勻混合的最好方法,也避免了藥液混合不勻堵塞噴頭現象,均勻的藥液也使除草效果變得更好。

申明:本站發佈所有文章、圖片資源内容,如無特殊説明或標注,均爲采集或轉發網絡資源。如若本站所發之内容侵犯了原著者或所有權主體的合法權益,可聯絡本站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