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款餌料,可以用一比一的水餌比來活餌。這樣可以用拉餌釣法去坐釣

小藥是一把雙刃劍,用的好會漁獲大增,用的不好就會出現魚口減少、魚群躁動甚至是出現死窩的現象,因此在釣魚時如何合理使用小藥是決定漁獲多少十分關鍵的因素。


小藥不是任何水情和魚情都適用的,而且非常容易出現適得其反的效果,我們在使用時一定要謹慎!同時釣魚小藥不存在通用性,甚至在同一天、同一個水域,上午和下午的使用都大不相同。


以筆者自己的垂釣經驗來看,能否正確的使用釣魚小藥,合理的控製味型的種類和穿透力,是需要綜合很多因素並加以判斷之後才能決定的。需要在釣前進行味型、用量的嚴格試用,切不可隨意亂用。


一、釣魚小藥怎麼用


原則是:


水瘦則少,水肥則多。


餌料本味濃則多,淡則少。


極端情況則多,正常時則少。


魚密度高則少,密度低則多。


為了能讓小藥中有效誘魚成分充分的溶解到釣餌中,最好把小藥提前溶於開餌的水裏。這樣開出來的餌料味道才均勻。


二、小藥在一些場合的使用


(一)釣黑坑


顆粒是首選,然後搭配餌料使用。大鯽魚香占主,微腥即可。天冷可用紅蟲,小藥奶香味、草莓香、復合香用的比較多。用藥方面香甜為主,天熱可適當添加藥酒。


釣鯉魚。小藥,天冷用腥味的,單一味型的紅薯、大麥、甜玉米都不錯,天熱可適量添加藥酒。對於老魚猾口魚可適量添加濃香型小藥刺激開口,由於過味道比較沖因此一定把握好量。


用藥酒配單一味型的小藥釣鯽魚時加點蜂蜜水,釣鯉魚時加點紅糖水很不錯。


釣黑坑時,在分析好天氣和水情後,要分析當天魚的需要。


如果是遠途運輸來的魚,一定需要體力補充,可加入一些神經性調節小藥,例如神經信息素小藥、神經類刺激小藥。


如果魚比較瘦弱,或者是天氣情況決定它們需要補充營養,則可適當使用蝦粉和蠶蛹粉,高溫季節可給魚植物蛋白類物質的補充。


如果魚正常,但吃口卻很少,可能是水質原因。可用比正常使用濃度大些的高純度香精來刺激魚開口,也可使用神經類食欲調節劑。或者使用調節性小藥,讓魚的反應趨近正常。(二)競技釣


比賽中,釣者多,餌料味道也雜且多,自己的餌料要有過人之處,特別是第一場剛開賽的搶魚階段,一定要用小藥。


換位後,原釣位下已積累了部分的餌料,水中魚的嗅覺經過幾十分鐘的刺激,有些麻木。第二場上來,小藥還是必須的。


後幾場,魚的食性會發生些變化,要麼使用比平常量大的小藥,要麼使用不加小藥的清淡餌。一般釣生口魚可添加大量的小藥,新魚老魚共存的水域後幾場還是慎用小藥。


(三)野釣


如果釣者比較密集,也最好用些小藥,用昱鯽、沈胎就可以了。


另外,野外水域的魚經常遭受拉網、旋網、「電擊」的騷擾,魚本身的感官神經已有些退化或者由於長期受到驚嚇,吃餌非常謹慎,加大餌料的味道刺激才能把魚引誘到窩子裏。


(四)天氣不佳


魚的生理機能會受到影響,要加入小藥。


夏秋季節天氣悶熱,池魚極易發生缺氧狀況,可加入一些發酵類小藥或者調節性小藥。


天氣寒冷,溫度較低,魚生理機能遲緩,可加入比正常使用量稍微大些的小藥,而且最好是組成性小藥和神經性刺激小藥合並使用。


三、 小藥的用量技巧


從釣魚小藥的狀態上來區分的話,小藥可以分為粉狀小藥和液體小藥,它們在使用上是有一些區別的。


液體小藥(除藥酒外):液體小藥一般是被水稀釋過的,小藥在餌料中整體的添加量應該在3%到5%(開餌時所加水量的總體積比例)之間比較合適;

粉狀小藥:粉狀小藥一般純度都比較高,味型的穿透力較強,所以添加量應該控製在整體餌料的0.5%到2%之間;

在製作酒米或是中藥酒米時,可以使用釣魚小藥來增加味型,通常用量會控製在1%左右。


四、 使用小藥的開餌技巧


無論是液體小藥還是粉狀小藥,在製作餌料的時候都需要先將小藥溶解或稀釋在水裏,這是為了讓小藥的味型能夠均勻的分布到餌料裏。


之後我們再把加入小藥的開餌水倒入餌料中,剩下的開餌手法就與正常開餌相同了,快速攪拌餌料,使餌料充分的吸水,再靜置5到10分鐘,收攏成團即可使用

申明:本站發佈所有文章、圖片資源内容,如無特殊説明或標注,均爲采集或轉發網絡資源。如若本站所發之内容侵犯了原著者或所有權主體的合法權益,可聯絡本站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