野河釣魚鯉魚不開口冒泡?
一、弄清是魚吐的泡還是水底發酵的沼氣泡!
魚吐的無論是成片的魚群泡,還是成串的單個體魚泡。它們都有一個共同點,那就是遊動性!有時快有時慢,但方向和地點都是變化的,並且同一堆或一串的魚泡無論從泡體大小,還是出現時間以及出泡樣式上都是差不多的!
而受高溫影響,水底腐植質發酵產生的沼氣泡則完全不同!沼氣泡幾乎都是定點冒出,並且大小不一樣,小如黃豆大如雞蛋。同時出泡規律也不一樣,有時單個有時成堆!泡泡出現的間隔時間也不同,時快時慢。
二、了解水下地形是漿層還是硬底!
在確定了水下所冒之泡為魚泡時,有泡無口我們就要看一下、試一下水底地形是否為厚漿層!如果水底為厚漿層,而我們又釣的比較鈍或餌料比較重,這時因餌料自重、水底暗流、風浪晃動等原因,餌料會慢慢陷於漿層之中,直至被覆蓋!如此魚在水底只嗅其味不見其物,也就無從下口吃餌了!為防止餌料陷於漿層,魚兒無法覓食。可采用調高釣低的方法,使餌料在水底狀態為:一餌輕觸底一餌懸浮,或直接釣離底!如果走水嚴重或風浪過大時,可采用墜上鉤的釣法。
三、分析天氣找原因!
有魚泡無口的天氣多出現在悶熱無風的時候!這是魚因缺氧變的不活躍,覓食積極性也降低!這時魚類不再喜食大腥大香之味(肉食性魚和鰱鱅除外),餌料上盡量做到清淡的本味香型、草莓香型、果香型。也可添加適量的果酸,以增加誘魚效果。註意別加多了,以防死窩!(野釣無特殊情況不要用小藥)
餌料改變後如果仍無效果,我們就要改變釣法!悶熱天氣魚口偏小,也適當釣靈一些。同時悶熱天,魚多會出現上浮現象。這時可通過改變釣層,通過人找魚的方式,找到魚的泳層,送餌到嘴邊以提高魚覓食的積極性!
四.分析魚泡魚種,找出對策!
如果此時仍有泡無口,我們就要分析魚泡是什麽魚所吐!
出現有規律遊動性氣泡。如米粒大小較多或成片,多為鯽魚泡。出現如花生豆到黃豆大小成串,或大片密集氣泡,多為鯉魚在水下覓食。出現密集成片或菊花狀小氣泡,多為鰱魚進窩。如果出現大於花生甚至雞蛋的幾個氣泡並且有遊動性,多為鱅魚或草青進窩。
如果窩點進入鰱鱅,可通過增加餌料粘性,降低霧化來改善,當然如果允許也可釣鰱鱅!如果為青草進窩,便要做好準備,靜心等待!大個體青魚草魚吃餌比較慢的!
申明:本站發佈所有文章、圖片資源内容,如無特殊説明或標注,均爲采集或轉發網絡資源。如若本站所發之内容侵犯了原著者或所有權主體的合法權益,可聯絡本站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