食餌能治病嗎
食餌有下列三種含義,若屬於第③種的話,當然有治病之效:
①吃糕餅。
②捕捉魚蝦等時用來引誘的食物。
③食餌,或稱藥餌,指的是一些藥食同源的天然食品,能祛除疾病、增進健康。
怎麼樣讓死了的魚別動了
稍微放置一會就好 ,就不會動了,脊椎動物都有的神經反射弧。是對刺激(如傷口撒鹽)的應激反應而已。魚確實是死了,大腦的高級活動已經停止。但由於機體的死亡是需要一段時間的,神經反射弧就表現為肌肉痙攣的抽搐。日常生活中也能經常見到人類的反射弧應激反應。比如手指觸到燙的東西,馬上會有縮手的反應,但這並不是大腦指揮的。而是脊髓反射弧的應激反應。有種情況可以證明這種應激反應不是受大腦控製的。比如您端了一碗特別燙的燙,手被燙到的時候會不由自主的縮手,然後大腦會做出反應:不可以縮手,縮手會打翻碗,於是正在縮回的手被命令停止。然後這個被燙到的手一哆嗦停住,熱湯被晃出來不少,手燙的夠嗆。上面假設的這個狀況,可以證明縮手的反應不是大腦控製的。同樣,已經死亡的魚,沒有了大腦的高級思維活動,但反射弧仍然存在,你刺激它,它就表現出肌肉痙攣的抽搐。
魚掉鱗爛肉可以用碘伏嗎
不行的。
怎樣給魚種消毒
一、魚種浸洗消毒
1.硫酸銅、漂白粉混配消毒 消毒時,按每立方米水體投放硫酸銅8克、漂白粉10克的比例將藥料投入水中,充分攪拌,待分解後將魚種置於藥液中浸洗20分鐘~30分鐘(水溫為10℃~15℃),可防治魚種細菌性爛鰓病、赤皮病、隱鞭毛蟲、口絲蟲、車輪蟲、斜管蟲、毛管蟲等多種魚病。
2.高錳酸鉀液消毒 每立方米水中投入高錳酸鉀20克,在10℃~20℃的水溫時將魚種浸洗20分鐘~30 分鐘;20℃~25℃時浸洗15分鐘~20分鐘;10℃~20℃時浸洗60分鐘~120分鐘;當水溫在20℃~30℃時,每立方米用高錳酸鉀14克,將魚種浸洗60分鐘~120分鐘;當水溫在30℃以上時,每立方米用藥10克,將魚種浸洗60分鐘~120分鐘,可防治三代蟲及斜管蟲等多種魚病。
3.敵百蟲、面堿混配消毒 每立方米水體投入90%晶體敵百蟲5克、面堿3克,待充分溶解後用於魚種消毒。在10℃~15℃水溫時,將魚種置於藥液中浸洗20分鐘~30分鐘,可有效防治三代蟲、指環蟲等多種魚病。敵百蟲、面堿混配藥液必須現用現配,用後不宜存放,以免失去藥效。
4.孔雀石綠、食鹽消毒 每立方米水體用孔雀石綠5克對魚種浸洗20分鐘~30分鐘,能有效防治水黴病、小瓜蟲等魚病;用濃度為2%~4%的食鹽溶液,在10℃~15℃的高水溫中將魚種浸洗20分鐘~30分鐘,對水黴病、車輪蟲、隱鞭毛蟲病等魚病有良好的防治效果。
5.浸洗消毒方法 消毒時,用1個能盛10升(或更多水)的容器,加入配好的藥液,在容器底部鋪1塊漁網,然後放魚消毒,達到消毒時間後,將網提起,直接把魚種放入魚池內。上述方法每次可消毒魚種20公斤~30公斤,每份藥液可循環使用5次~7次。
二、水體綜合消毒
1.食場水體消毒 取250克漂白粉置於木桶(或塑料桶)內加水均勻攪拌,待充分溶解後,灑在培養魚種的食臺上和周圍水體中,可以滅殺水體中的病原。還可每簍(袋)裝入150克漂白粉,每個食臺掛3只~6只,每天換1次,連掛3天~5天後,藥物慢慢地溶解在水體內,可殺滅食臺周圍水體中和前來吃食的魚體上的傳染性病原。夏季高溫時節每隔10天~15天進行1次。
2.生產用具消毒 將魚池使用的工具、網具置於陽光下曝曬1天,可殺滅吸附在用具上的病原。小型工具可在硫酸銅10克/立方米水中浸泡5分鐘~10分鐘。
3.其他病原消毒 在寄生蟲性魚病流行季節,可將硫酸銅100克和硫酸亞鐵40克一起裝入較密的白布袋內掛在食臺上,每個食臺掛3只~6只,每天換1次,連掛3天,可有效預防魚種寄生蟲病的發生。在草魚腸炎病流行季節,每100公斤魚第1天選用磺胺胍藥餌10 克,第2天~第6天用5克,拌餌或製成顆粒飼料投餵,能有效防治魚種腸炎病。
申明:本站發佈所有文章、圖片資源内容,如無特殊説明或標注,均爲采集或轉發網絡資源。如若本站所發之内容侵犯了原著者或所有權主體的合法權益,可聯絡本站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