釣鯉魚如何調漂
空鉤半水調五目,雙鉤加餌後讓其自由落底,如果魚漂不露頭就把太空豆向上調,直到魚漂露出一目或兩畝,就行了。如果露出臺多就把太空豆向下調,直至露出1到2目就行了。這麽說比較好懂,也可以找一下釣魚大師程寧的調漂視頻,那說的比較詳細
一、觀察、學習。初次到「黑大坑」釣魚不可輕易伸竿,那種見坑就躍躍欲試的人是很難獲得好成績的。這樣的坑一般都不是很大,初次到這樣的地方,一定要先觀察好地形,然後觀察各釣位的上魚情況,再向魚獲豐厚的釣魚人打聽一下如何使用餌料,要多打聽幾個人,因為有些釣魚人是很保守的,使用什麽樣的餌料不會輕易向你全部兜底的,根據多數人的餌料配方你在確定你的用餌思路;在觀察的過程中有一項很重要的事情往往會令人忽視的,那就是水位的深淺,有時水位的深淺決定著上魚的多寡,決定著垂釣的成敗;還有使用竿子的長度,長短竿的上魚情況也都在觀察和學習之列;這些都為你如何垂釣提供有力的參考依據。
二、釣位的選擇。釣位的選擇也是很重要的,一般這樣的坑塘多少有點規律可循,只要你去時間長了,你就會知道哪個釣位願意上魚,那個釣位不願意上魚,上魚不上魚的原因,除了氣溫相對較高的天氣和人聲嘈雜等因素外,一個很重要的因素就是水位的深淺,水位的深淺決定著水溫的高低,水溫的高低又決定著魚類是否喜歡在此聚集,如果找到魚喜歡聚集的地方下鉤,自然比打窩子誘魚更有豐收的保障。觀察的目的就是為你上魚找到合適的釣位,釣位選擇好你就離魚近了一步,就為你豐收奠定了基礎。我們這裏有一個坑,天天放魚,釣獲情況也是有好有壞,我也經常在此垂釣,去第一趟時,由於人較多,不知道那個釣位好,隨便找了個地方,結果當了空軍;因為這個坑離我家不太遠,騎摩托車也就20分鐘的車程,所以我就特意去了幾趟,不釣魚就是觀察學習,結果我發現了規律,這個坑放養的魚白天都聚集在比較淺的地方,夜晚都在比較深的地方,白天上魚多數都是長竿,夜釣上魚多數都為短竿,所以再去釣魚時我就心裏有數了,白天釣魚選淺點,夜晚釣魚選深點,每次都有斬獲,沒空過一次竿。
三、釣組的配置。新放養的魚由於旅途顛簸,活力不夠,吃口相對較輕,而且魚種主要以鯉魚為主,個頭一般不會太大,一般多數都在二斤左右,中鉤後魚的掙脫力也很有限,所以釣組的配置應盡量以細線小漂為宜,但由於小漂不易觀察,可在小漂的漂尾上粘上兩粒醒目的泡沫豆,另外鉤也不宜過大,以伊勢尼鉤為例6——8號鉤足矣。秋季多以釣鯉魚、草魚為主,釣組不能過於靈敏,應以空鉤調平水釣兩目為宜,如果遇有風浪天氣可以調兩目釣四目,這樣可以保證一鉤觸底一鉤拖底,浮漂上下一目即可擡竿中魚。
申明:本站發佈所有文章、圖片資源内容,如無特殊説明或標注,均爲采集或轉發網絡資源。如若本站所發之内容侵犯了原著者或所有權主體的合法權益,可聯絡本站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