野釣鯽魚技巧及方法
野釣鯽魚技巧及方法
野釣鯽魚技巧及方法如下:
野釣鯽魚的方法和技巧:餌料加香、加腥,小水域多做窩,大水域走釣,找橋墩、草叢、樹蔭處做窩子。
一、餌料加香、加腥。
秋季野釣鯽魚非常有意思,初秋要用素,因為小魚鬧窩非常厲害,用麥粒、玉米做釣餌,都有可能吸引大量的小魚鬧窩。中秋要香多腥少,腥味要略帶一些就可以,主要還是以谷香、酵香為主,但是又不能太過於濃郁。而到了晚秋,也就是寒露一過,小雜魚的活性已經大幅減弱了。
個頭較大的鯽魚,就開始為過冬做準備,食口會變得非常好,但是,受低溫的影響,食欲足,活性較差,想要刺激鯽魚的活性,餌料就要適當加香,腥味更是要多加一些。
腥味的添加,可以用紅蟲粉、螺鯉、藍鯽都可以,釣魚王腥香蒸汽膨化餌的效果也不錯。至於香味,可以在添加一些九一八野戰就可以了。
二、小水域多做窩。
水面小的水域,水體容積小,一旦氣溫下降,水溫下降非常明顯,而水域面積小,水底的水溫變化也比較大,所以寒露過後,個頭略大一些的鯽魚,多會躲藏在深水。
具體有多深,這很難確定,我們也很難確定哪一種位置離深水的鯽魚群更近,所以我們只能通過打窩來誘聚,除了原本的窩點,可以多打上幾個窩子來確保深水區的鯽魚進窩。
以釣點為主窩點,前後左右相差1米左右,各打點窩料,不用太多,大拇指頭大小一團就可以了,運氣好,幾分鐘就能進窩,運氣差點,半小時左右也會有發貨。
三、大水域走釣。
水域面積大,水體容積大,所以整體上,白天淺水水溫高,水底水底低,夜間深水水溫高,淺水水溫低,但是,具體哪裏的淺水更暖一些,這也很難確定。
最好的辦法,就是選擇遊釣,也就是邊走邊釣,邊走邊打窩,釣距相近,每個窩子相距3~5米,打上5~8個窩子,每個窩子守釣上十幾分鐘,沒口就換下一個窩子。
這個方法比較累一些,但是,好處很明顯,只要發窩,會因為窩子比較多,能源源不斷地吸引附近的鯽魚進窩,幾乎可以一直連桿下去。
四、找橋墩、草叢、樹蔭處做窩子。
寒露一過,雖然氣溫、水溫都在下降,但總有一個常陰的區域,水溫的變化不是那麽的明顯,能做到真正的冬暖夏涼,比如橋墩下、草叢附近、樹蔭、山陰。
這些位置常年沒有太陽照射,水溫的變化區間比較小,所以平時就很吸引鯽魚群來此躲避、覓食、棲息,選擇這些位置做窩子,即便用普通的窩料打窩,也能有不錯的漁獲。
這種窩點唯一的缺點,就是數量太少,屬於可遇而不可求的,即便能發現,也很不容易搶占,所以我們了解一二即可,沒有必要專門去尋找。
申明:本站發佈所有文章、圖片資源内容,如無特殊説明或標注,均爲采集或轉發網絡資源。如若本站所發之内容侵犯了原著者或所有權主體的合法權益,可聯絡本站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