霜降後野釣大河怎樣選釣位如下:

一、3不原則

秋末,依然是底層魚類覓食比較旺盛的階段,此時的氣溫非常有特點。如果沒有降溫天氣出現,氣溫會維持在較高的水平,但是北風天、下雨天出現時,氣溫就會驟降10度以上。在水溫不高的階段,選擇釣位不要直接找什麽特殊地形,先註意有3不選擇。

首先排除某些地方一定魚少,甚至是沒魚的。第一,不選陰涼,樹蔭下、橋洞裏、山坡後等等陰涼位置,水溫不如向陽區域暖和,魚的數量減少甚至沒有。

第二,不選活水。盡量找靜水或者緩流的區域,水溫越低時,活水的區域越是沒魚。雖然活水區域是高溶氧的區域,但是也是低水溫的位置,在氣溫較低時自然就不宜選擇了。如果釣活水的河流,盡量找緩流的灣子或者河道拐彎的地方,橋墩、大石頭等背後區域。

第三,不選下風口,下風口本質上就是活水,是高溫季節不錯的選擇。水溫下降時,應該找不受到刮風影響的區域,這裏拋竿容易看漂清楚,關鍵是水溫較高。所以盡量找背後有樹林、建築物、較高河岸的地方。

二、魚道

隨著氣溫下降,不管選擇什麽類型的釣位,都要註意在向陽避風靜水的基礎上去選擇。魚道是魚類覓食的路徑,凡是大體型的底層魚類往往都有這個特點,需要註意的是中上層魚類沒有魚道的概念,小體型的鯽魚、黃顙魚等底層魚類,覓食範圍較小,也沒有魚道的概念。

大體型底層魚類,在深秋階段覓食量劇增,這是為準備過冬做準備。所以可以釣灣子兩側、鏵尖左側、葫蘆口、葫蘆腰這種寬變窄的地方。因為此時魚類覓食比較旺盛,所以註意不宜釣深遠。

三、魚窩

魚窩其實跟魚道往往沒有太大的區別,個人總結下大致是:魚道是魚覓食路徑的一個點,魚窩是一個面,當然只是個人意見。魚窩往往地形比較特殊,往往方便魚類躲藏,也方便魚類覓食。

比如灣子,渾水緩流,食物比較豐富,同時魚在渾水中也會感覺比較安全,屬於魚可以長時間停留的地方。還有緩坡,坡下水深,坡上水淺,大魚喜歡躲在坡下,也喜歡到坡上進食。其實坡,也屬於一大類地形之一,那就是深淺水。

凡是深淺水交界的位置,基本都是大魚的魚窩。除了坡之外,還有水下坎、臺階,水下溝、坑。淺水挨著深水,深水挨著淺水,淺水中有深水,深水中有淺水,此類地方往往都比較適合釣底層大魚。

申明:本站發佈所有文章、圖片資源内容,如無特殊説明或標注,均爲采集或轉發網絡資源。如若本站所發之内容侵犯了原著者或所有權主體的合法權益,可聯絡本站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