釣魚人的困惑與迷茫
說起釣魚,大部分釣魚人對釣魚餌料和小藥的使用感到困惑不解,有時甚至產生很多誤解和不理解。到底是什麽原因造成了釣魚人對自己使用的餌料和小藥產生了不自信呢?就這個問題談談我個人的一點見解和看法。
一、普遍共性選擇
水中的魚類,在攝食的選擇上,除跟天氣、季節、水情有關外,更多的是面臨食物多樣性的選擇。為了生長發育和繁衍生息,最基本的選擇離不開蛋白質、脂肪、糖類和微量元素。體現在食物或者說餌料上也就出現了大家普遍認同的味型的選擇上。雖然不同魚類有不同的食物偏愛習慣,但總有一種或者多種味型是大部分魚類所習慣攝食的。如水生植物和腐敗的根莖,蚯蚓、紅蟲、水生昆蟲就是大多數魚類的偏愛,也就是說水生植物的根莖葉,蚯蚓、紅蟲、水生昆蟲等的高蛋白含量和動物植物的腥和香味能引起魚類的高度食欲,對魚類是不可多得的美食,因此也可以說這類動物的高蛋白和腥香味道是魚類的普遍選擇,當然糖類和微量元素也是魚類必須的營養元素,體現在餌料味型上也就是腥(包括動物的腥和植物的腥,如:海藻和豆腥等就不在一一展開);香(包括肉香、植物香、花香、奶香等等);甜(如蔗糖、蜂蜜、甜蜜素等)這就是共性。
通過以上介紹想必釣魚人也就明白了有關釣魚小藥的廣普性和普遍適用性,這類味型的小藥對魚類是沒有地域,水域,天氣和季節選擇的。這個結論也就很好的解釋了許多釣魚人搞不明白的困惑,也就是別人和我用的小藥不一樣,如我用薯香而別人用奶香也照樣能上魚甚至爆護!所以釣魚人也不要把小藥(添加劑)搞得神乎其神,甚至很神秘,自認為自己的就是最好的,從而禁錮了自己,從來不把別的釣魚人放在眼裏的偏見行為。
二、偏愛和個性選擇
雖然大多數魚類對食物有共性的選擇,但是結合到不同的魚類,不同的地域和季節也同樣有差別的選擇。如鯿魚和草魚偏愛植物腥香,鯉魚鯽魚偏愛動物的腥香,元魚和猛魚偏愛動物的血腥,鯰魚和回魚偏愛動物肝臟等等;在地域選擇上有南淡、中香和北濃;在季節選擇上有夏淡、秋香和冬濃;野生魚和養殖魚因生存環境和攝食習慣也有所不同。所以釣魚人在使用餌料和小藥味型上就要結合不同地域、季節、野生和養殖適時做出調整,來滿足魚類的攝食欲望,如適用魚開胃、果酸、膿腥、蝦粉、魚骨粉等味型的小藥,這就解釋了為啥別人能釣上魚而我的浮標一動不動的道理,即使以上有差別味型情況出現,但是也有許多味型不一樣也同樣適合釣魚,所以說你和別人使用的餌料和小藥不同也能釣魚甚至爆護的道理。
通過以上分析,釣魚人也就不難明白了一個道理:釣魚餌料和小藥味型千差萬別,既有共性也有個性,既有普遍性也有特殊性,只有不斷學習、總結和釣魚實踐,才能配伍適合不同魚類,不同季節和不同水域的餌料和小藥來達到漁獲豐收。
申明:本站發佈所有文章、圖片資源内容,如無特殊説明或標注,均爲采集或轉發網絡資源。如若本站所發之内容侵犯了原著者或所有權主體的合法權益,可聯絡本站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