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於冬季野釣鯽魚的調漂方法如下:

野釣調漂過程:

1、調漂找平衡:來到野外選擇釣位時的水域,水深一定得超過你的浮漂的高度,太淺的地方根本就不用下竿。然後,在不知水深的時候把浮漂往鉛皮墜的方向拉,拉到鉛皮墜到浮漂的距離比浮漂長一點就好了。

然後加鉛皮,因為每支漂的吃鉛量不一樣,首先先多加一點鉛皮。然後往水裏扔,如果丟下水後漂直接沈下水,那就說明鉛皮太重,反過來說如果漂不下沈就是鉛皮太輕。

接下來就是鉛皮多就減,少就加。剪鉛皮的時候要註意一次別剪太多,主要是看漂的下沈速度,減一次就丟水裏一次,慢慢的鉛重量小了漂的浮力就上來了,剪到想要露出漂的目數就可以了。

若是野釣時,小魚鬧窩的話,釣者在調漂的時候,可以釣高點的目數。也或者可以直接棄窩,釣者可以在此時就近選擇深水區重新拋投誘餌窩料下鉤垂釣。

2、精確找底:下面那個掛上鉛皮,上面的鉤不用掛,鉛皮不用太多,長度一厘米疊起來掛在下面的鉤就可以。若是野釣調漂時水底不平找底不好找的話,那就幹脆多扔幾次竿,或者反復調漂。

原理很簡單,就是鉛皮加上魚鉤的鉛皮重量又大於漂的浮力了,漂自然是往下沈的。所以我們現在就是把漂往上拉,一直拉到漂露出兩目。這時候就是單鉤到底了,漂和掛鉛的那個鉤子的距離就是水深。最後就是拿掉鉛皮掛魚餌了。

釣鯽魚調漂跟節季有一定的關系,溫度不一樣,魚兒活性不一樣,靈與鈍自然不一要。除此之外,跟當時魚口情況也有很大的關系,比如浮漂調的靈敏度高了,出現浮漂有動作提竿卻是空竿,這個就是調的太靈了,這時候就要調整的頓一些;

如果釣底沒有信號,而浮漂在下降過程中有信號,這就是魚上浮了,就要釣浮。調靈敏是一鉤觸底,另一鉤懸浮,調的頓就是雙鉤都躺底子線彎曲,8字環快觸底。

比如調三釣三就是頓,調四釣二就是靈敏,如果給口不見上魚,可以調鈍一些,直到給口就中魚為止。要想掌握雙鉤在水底的狀態,最好買個調漂筒在家裏帶餌學習掌握。

野釣鯽魚調漂,推薦大家將單餌調漂做為首選,即:半水掛單餌調平水。釣二目。這種調漂方法的好處時是,不論拋鉤在不在同一釣點上,都能確保底鉤著底,上餌輕觸底。

釣鯽魚調漂完成後,不要急於垂釣,最好是掛稍重一點的餌,有意識的在選取的釣點上前後左右多拋幾竿。一方面可以做窩誘魚,更重要的一方面就是通過打竿,摸清 釣點水底的基本情況。找到最適合的停鉤的位置。

鯉魚吃食口型是從上向下吸入的,餌料懸空常吃不到正口,且鯉魚中魚後多是黑漂,浮標標象明顯,因此一般不要調多釣少(比如「調4釣2」),而是采用 「調幾釣幾」(如「調4釣4」,「調5釣5」)或調少釣多。

3、釣靈的情況:現在用的基本都是細尾漂,一顆搓餌就能壓下去8、9目;即使調9釣2~3目或 3~4目,下鉤餌仍然處於較鈍的狀態。這與鉤重、餌重、漂的大小甚至子線的重量有關。

又比如「調4釣2」,如果雙鉤加上雙餌的重量只有2目,那釣2目有可能雙餌還在半水中,如果雙鉤加上雙餌的重量有4目,那釣2目有可能雙餌均臥底,子線彎曲很厲害了。

鯉魚密度大或者開口好的時候,也可采用調高釣低,而如果在野釣鯉魚滑頭時使用,則可能鯉魚還在旁邊轉悠,餌就已經脫落了。

申明:本站發佈所有文章、圖片資源内容,如無特殊説明或標注,均爲采集或轉發網絡資源。如若本站所發之内容侵犯了原著者或所有權主體的合法權益,可聯絡本站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