秋天是釣魚的黃金季節。除個別反熱天氣。小雨天更爽。
隨著溫度慢慢變涼,魚兒們也知道攝食過冬,此時魚兒們的食欲增大。以糧食或蟲類為主。
河流 的釣法是寬釣窄,窄釣寬。往往尋有水草處下鉤是不錯的選擇。因為鯽魚最喜歡在草邊生息。了解了 這些後。你就得從引魚入手。

窩料起起到效果。以麝香大小米拌小米為主。期間也得摻些蜂蜜和酒。各兩小包麝米拌300克小米。酒用50-100克,蜂蜜一匙子。用大口的飲料瓶子貯放,一周後使用。用定點打窩法。
釣具采用長竿短線七星漂是最好的。遠近通收。釣子盡量選5號以上的。線2號的,蚯蚓釣之。保持釣場安靜會留住魚群。風線長度要保持在兩尺以內。這樣會更好提魚,窩點可多搞放幾個,以草邊源最好。發窩時間在30-60分鐘的樣子。所以說,去了釣場 後的第一件事是先打好窩子。再做其它漁事或是休息一會,中午兩個小時魚可能會少一些,此時你不防繼續打窩子,在見到有魚星的窩裏下鉤。有時候也會有想不到的收獲。
祝魚多多。

秋季釣魚的技巧
一、靈活選擇出釣時間
隨著秋季六個節氣的天氣變化,初秋,氣溫依然炎熱應選擇多雲、陰天和早晨、傍晚時分施釣;仲秋節氣,天氣開始轉涼,早晚溫差大,可選擇多雲,陰天和晴朗天氣,北風2-3級最佳,並可全天施釣;深秋霜降前後,氣溫一般降至15℃-20℃,有一場秋雨一場寒之說法。此時是魚類越冬的一次攝食旺盛期,釣者們要抓住有利時機,挑戰秋釣,此時魚兒極易中鉤。
二、釣位的選擇
漁諺曰:「春釣淺,夏釣蔭。秋釣潭,冬釣陽。」實踐證明,仲秋後,受氣溫水溫的影響,深水域易聚魚,中魚率高,魚大好釣取。在選擇大面積水域時如江湖的流水緩流處,堤壩的凹凸處深淺水域的交界處、橋墩和石縫處、閘口處,自然水域小水塘中的殘樹樁、廢房基處、殘留水草間隙處、村口魚塘的洗刷處、溪溝河流的坑窪、荷塘的開闊處,這些地方都是魚類覓食藏身避寒的天然好場所。選擇這些地方投食下鉤,魚吃鉤率高、釣獲大魚的幾率也高。
三、誘釣餌的選擇
隨著入秋後天氣變化水溫降低,尤其是當地表溫度的下降,魚類也將隨氣溫水溫的變化而改變其生活的食性,加大食欲,就是為了越冬做好儲存體內營養和熱能的準備。這是魚類生存的自然習性,尤其是大魚,覓食積極,因此誘釣餌的選擇十分重要。此時選餌,多以濃腥型或濃香型及谷類香型的誘釣餌為主。在大面積低水溫中施釣要打重窩,可在誘餌中加入動物肝臟,能加快誘魚率和上鉤率,效果不錯,釣友們不妨一試。
四、釣組的搭配與選擇
魚兒進入金秋後的育肥期,魚體肥壯,掙紮力強,吃鉤動作大。為了避免上鉤後的魚兒在遛魚中折竿斷線,釣組、釣竿要從實際施釣水域、魚體大小和最大個體重量多少來選擇釣組。不是一味地將釣組選擇越大越好,只有從實際出發選用既有敏感性又有堅韌性的釣組,才能在實踐中做到得心應手,取得好的效果。如在天氣水溫偏低將魚兒覓食率減弱,遊動減少,掙紮力減弱情況下,此時將釣組也要隨時改小,以適應魚類的食性變化,以求得最佳信號傳遞和施釣效果。
五、選擇靈活應變的技巧釣法
秋季溫差大,眾所周知,魚兒是變溫性極強的動物,施釣方法也因變化而變化,特別是進入深秋施釣中可采取多種釣法。無論在江河湖泊、精養魚塘、自然水域、溝溪施釣中都要多打幾個窩,遠近深淺相結合。陰天以深2米釣近岸3米左右,晴天以淺1.5米釣遠5米左右,底釣、懸墜釣,拉餌搓餌靈活運用,活餌靜守,多點施釣、引逗釣相結合。隨著魚變而變以技巧取勝,是金秋施釣獲魚的竅門。

申明:本站發佈所有文章、圖片資源内容,如無特殊説明或標注,均爲采集或轉發網絡資源。如若本站所發之内容侵犯了原著者或所有權主體的合法權益,可聯絡本站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