冬季釣鯽魚調漂技巧

1、釣鈍不易釣靈。
例如調四釣二拉小餌,兩鉤在水底是一鉤輕觸底一鉤懸空,魚吸餌時,在浮漂剩余浮力的上牽下,它微弱的口腔壓力是很難將餌吸進嘴裏的,一吸漂尾向上一拉,漂相上就會出現很模糊的上下顫動的信號,甚至沒有信號。
2、從釣靈找起。
如何找準你要設定的釣目,或者說如何找準底、找出口來,那就必須按照王化德老師所說的「從靈找起」。
3、冬釣鯽魚浮漂的選擇。
漂型的差異也會影響到調釣目的設定,一般說冬季釣鯽選用瘦身超細硬尾為好。它瘦身的特點在漂啟動及下行時阻力變小,超細硬尾使浮漂的剩余浮力大大減小,這兩個特點可以使浮漂的動作幅度加大、清晰。
4、切莫把浮漂表現語言定式化。
同一浮漂、同一線組在不同的環境、不同的條件下其語言表現形式也是不同的。萬不可憑想象魚吞餌就是下挫一目,守株待兔的等待那一個動作。

怎樣在初冬釣鯽魚

跟平時沒什麽區別 就是水溫太低不太好釣 如果窩子打好點 收獲應該還是可以的

冬天怎麽釣大鯽魚

冬季如何釣大鯽魚

一、了解大鯽的習性。釣諺有「冬鯽夏鯉」一說,意思說冬天容易釣上大鯽魚,夏天容易釣上大鯉魚。至於這是季節決定了魚的生存特點,還是魚適應了季節的規律,目前為止還沒有人發表過權威的言論。我們通常認為,到了冬天,天氣變冷,水溫降低,小雜魚少吃少動,這時生性膽小、吃餌謹慎的大鯽魚就出來覓食了。但是仔細想想,如果真是這樣的話,那麽其它時間大鯽魚就不覓食了嗎?當然,至於其它時間大鯽魚究竟到哪裏去了,我也不得而知。十多年前,一位經驗豐富的釣魚前輩曾告訴過我:那是大鯽遊籽,所謂遊籽,其實就是大鯽為產籽而做的前期營養準備。每個水庫大鯽的遊籽時間是不一樣的,選擇的釣點也不一樣,但釣法基本一致。
二、天氣。最高溫度不超過8℃,最低溫度不低於0℃,晝夜溫差越小越好,最好是陰天。這樣的天氣溫度變化不大,幾乎全天上魚。如果氣溫在1-5℃之間,釣上的鯽魚有不少超過0.5千克,有時還能釣上千克重的特大鯽魚。外出釣魚時要本著無風比有風好,小風比大風強的原則出釣。
三、釣點。只要水深在5米以上,水底有大量的亂石塊或枯樹枝,有沈船地方也可以。如果是陡岸或斜坡,也能上魚,只是上大鯽魚的機會少點。
四、餌料。以炒香的碎豆餅、藥酒泡小米、商品鯽魚餌,再放入幾塊磨碎的水果糖加釣點水混和均勻餵窩。第一次餵窩用量要大,一般在0.5千克左右,以後要隨著上魚量的減少而補窩。要餵成放射窩或扇形窩,以窩點為中心,向前方、左前方、右前方撒幾條直線或半圓,吸引遠處的大鯽魚前來覓食。用大平2號紅蚯蚓,紅蟲不如蚯蚓釣上的魚大。
五、釣組。白狐2號鉤,此鉤鉤條細、鉤把長、鉤門窄、鉤尖鋒利、韌性好、易掛蚯蚓,鯽魚索餌時只張很小的嘴就能把鉤餌吸入嘴中。用柔軟不彎曲的直徑0.18毫米線做腦線,0.24毫米線做主線,就算釣上條千克重的大魚也能應付。浮力小的漂,墜就小,能減少魚吸餌時的阻力。細長漂更能準確的提供寒冷天氣魚吃餌的動作。以上鉤、線、漂配備起來的釣組,大鯽魚在吸餌時的阻力能減少到最小,只要漂動,提竿準能得魚。
魚竿可用5.4米以上的中硬調碳素手竿,調漂時要一鉤微觸底,一鉤懸浮,釣靈,浮漂只留一目在水面。要密切註意浮漂的動作,因為水深,只要浮漂上升或下降半目甚至更少就可提竿。上鉤的多數是大鯽魚,吃的大多是底鉤,拴鉤時上下鉤相差2-3厘米即可,這樣,能增加一竿上雙魚的機會。
六、如果可能的話,多點布窩,星漂輪釣,應是積極有效的方法。這一時期大鯽遊籽通常是三三兩兩在一起,用酒米打上3-5個窩點,用七星漂傳統釣組輪流施釣,一個窩子釣起1、2條後,就及時用酒米補窩,再釣另一個窩,沒魚的就淘汰,如此輪釣下去,比死守一個窩子的效果要好。
註意:外出垂釣時一定要穿暖和,因為釣大鯽魚的日子都是特別冷的時候,尤其是手腳和耳朵,很容易被凍傷。垂釣時要隔不長時間站起來走動走動,搓搓手和耳朵,促進血液循環,這樣,一般情況下就不會凍傷了

申明:本站發佈所有文章、圖片資源内容,如無特殊説明或標注,均爲采集或轉發網絡資源。如若本站所發之内容侵犯了原著者或所有權主體的合法權益,可聯絡本站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