鯉魚可以吃嗎
鯉魚可以吃嗎
鯉魚當然可以吃。很早便在中國和日本當做觀賞魚或食用魚,在德國等歐洲國家作為食用魚被養殖。
鯉魚,中文別名鯉拐子、鯉子、毛子,紅魚。鯉科(Cyprinidae)中粗強的褐色魚,學名Cyprinus carpio。原產亞洲,後引進歐洲、北美以及其他地區,雜食性。鯉魚鱗大,上腭兩側各有二須,單獨或成小群地生活於平靜且水草叢生的泥底的池塘、湖泊、河流中。在水域不大的地方有洄遊的習性。鯉魚經人工培育的品種很多,如紅鯉、團鯉、草鯉、錦鯉、火鯉、芙蓉鯉、荷包鯉等。品種不同,其體態顏色各異,深受大家的喜愛。
鯉魚的蛋白質不但含量高,而且質量也很高,人體消化吸收率可達96%,並含有能供給人體必需的氨基酸、礦物質、維生素A和維生素D等人體所需元素。鯉魚的脂肪多為不飽和脂肪酸,能最大限度的降低膽固醇,可以防治動脈硬化、冠心病,因此,多吃魚可以健康長壽。
鯉魚的特點,生活習性,以及秘密誰知道
鯉魚又叫花魚、紅魚、青鯉、鯉子、鯉拐子等。鯉魚體型較長而側扁,體態健美而勻稱。鱗片較鯽魚細,側線明顯。口下位,馬蹄形,口的兩側各有不太長的觸須一對。頭和脊背黑色,尾部金黃色或橘紅色,有光澤,腹部白色或黃白色。鼻在兩眼前方,明顯而靈敏。
鯉魚生活適應性強,在流水、靜水、較深或較淺的水域,都能生活,黑龍江、松花江、灤河、黃河、淮河、長江、閩江和珠江等白浪滔滔的大河大江是它們的故鄉。再加上廣泛的人工養殖,它們的蹤跡遍布全國淡水水域,是廣布性魚類。
在江河、湖沼等自然水域,鯉魚喜歡生活在溫暖、肥沃、雜草叢生的水域下層,喜歡集群活動。最佳生活水溫是15~30℃,低於或高於這個水溫的範圍,行動遲鈍,覓食也不活躍。食性較雜,幼魚吃浮遊動物、孑孓和其他昆蟲的水生幼蟲;成魚吃螺、蚌、蜆、小蝦、孑孓、水生昆蟲等低棲動物,以及水草、樹葉、草根、絲狀藻類、植物碎屑等。人工投餌,喜歡吃麥麩、酒糟、豆餅、蠶蛹等。釣魚可用蚯蚓、小蝦,蜂蛹、地蠶、油葫蘆、半熟的鮮薯丁、豆餅、白米飯粒、面筋等。期中素餌以半熟的鮮薯丁最好,其次是年糕餌和酒浸的鮮嫩玉米粒 等。
鯉魚在水底覓食時,是用吻和胸鰭攪動水底泥沙,把吻伸向下方尋找食物。因此,鯉魚覓食時,水底發出陣陣成團的氣泡,一些水底雜屑也被攪動起來,雜屑伴隨這氣泡不時漂到水面上。鯉魚靠視覺、嗅覺、觸覺覓食,行動謹慎,特別是大鯉魚往往在它們認為安全的「魚道」活動,行動路線比較固定,垂釣者這時如能投釣於鯉魚覓食行進路線的前方,常能釣到正在覓食的鯉魚。鯉魚雖然貪食,膽警惕性高,它在吃餌時十分謹慎,往往先圍著懸在水中的釣餌繞來繞去地遊動,有時還用尾鰭拍打試探,當它認為無異常時才咬鉤吞餌。
鯉魚的壽命較長,大江大河裏野生的鯉魚,壽命約二三十年,個別的能活到百年左右。因此,鯉魚的體型較大,一二十公斤的屢見不鮮,但上鉤的鯉魚多在0.5~1公斤之間。
申明:本站發佈所有文章、圖片資源内容,如無特殊説明或標注,均爲采集或轉發網絡資源。如若本站所發之内容侵犯了原著者或所有權主體的合法權益,可聯絡本站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