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們聞到的“腥”其實也算是香的一種。“腥”是人對一類嗅覺感知的劃分,腥味物質在化學領域可歸納為含氮物質,此類物質一般都溶於水,有一定的揮發性。根據呈味物質和人類感知,我把腥味分為:
藻腥(植物腥)——如海藻、水藻、魚腥草、各種藻粉的特有腥香氣味
豆腥——如豆類,作物類的腥味。這和植物類的腥味“同源”。即豆中也存在大量脂肪氧化酶的原因,此種酶可促使豆中不飽和脂肪氧化而產生有腥味的醛、醇、酮等揮發性物質。給人的感覺就是腥味。
水產腥——這個我們做常見,也最常用,如,魚、蝦、等水產品的腥味,這個主要的呈味物質其實就是水產品含有的三甲胺等胺類物質、揮發性堿、膽堿的揮發,給人的嗅覺感知。
蟲類腥——蟲餌帶有的腥味屬性,一般屬於人聞著比較低調的腥味。但是由於生物鏈基因的遺傳,魚類對此類腥味較為敏感。
動物腥(這個動物指的是哺乳動物)——如,紫河車、麝香的腥、骨粉腥。。。。
腥味餌料還有一種人聞不到什麽味道,但是魚類對成分含有的蛋白質和氨基酸特殊銘感,可以簡單感知到的味道,我們也稱其為“腥”型餌料。即,這是我一直說的魚對餌料“成分”的感知,延伸,就是不要把魚當人,也不要把你的感知想象成魚的道理。
馬上說實戰,我們應該註意和了解的使用機理(註,使用方式方法可以參考我說餌料加腥的帖子。)
有些情況,腥餌建議加香和不建議用某些添加劑的機理:那是因為香型餌料或添加劑中某些有機溶劑和酸性成分(加水後產生的),會和腥味呈味物質反應變成可溶性鹽類,從而使腥氣減輕。一些香氣,還有以香壓腥的作用(人聞)。。。
所以,如何配合和對路的使用,就是我常說的“酌情”了。既然說到這裏,就在延伸一下,使用腥型粉餌加些酸類小藥,都在水環境下可以使動物性蛋白腥餌的蛋白質在酸的作用下發生水解,能生成許多具有鮮味特征的氨基酸。骨粉類的腥味添加劑配合酸類添加劑,經時水解,能產生許多養殖料內必須的酸型鈣(溶於水的鈣)。
由此,大家應該可以看出,許多添加劑包括餌料的使用,不光是人感知簡單的味型和一般人以為的效果了,其中的道理,以後我再慢慢的和大家探討。我們應該崇尚科學、理性的消費和用餌、用藥,拒絕一些所謂的大師和無良人士的忽悠
下邊,我在解析一下我們釣魚常使用的腥味劑和一些腥味餌料(魚腥油、烏賊膏、各種名稱的膏、油。。。。海藻鯉、田螺鯉、、、),現在的許多商家早就都開始售賣此類的商品了。此類商品深色水質或膏狀的,一般都是飼料級的腥味劑分裝或簡單的配合後分裝的,此類添加劑天然型的都是漁業加工副產品的下腳料(邊角料。水產品內臟等)加工而成的,基本都含有豐富的氨基酸及小肽成份,對增強魚食欲,提高魚對餌料的采食量,促進生長等具有一定的功效為使用初衷的,是一種常見的水產飼料誘食劑用原料香。飼料級的,一般的顆粒飼料中添加劑量是0.03-0.05%。所以,人聞的腥顆粒,不一定就是動物性蛋白含量高的,許多腥顆粒招小魚但是對目標魚的適口性不好,也有這方面的原因。當然這裏更有人用一些調味香精進行添加的。許多什麽藻味、田螺、紅蟲顆粒同,可能就是簡單腥味劑、腥味香精、鹹味香精+色素的東西。所以,什麽餌料,都不要看名字和介紹,而需要自己簡單的分辨後,再定義和認識。
申明:本站發佈所有文章、圖片資源内容,如無特殊説明或標注,均爲采集或轉發網絡資源。如若本站所發之内容侵犯了原著者或所有權主體的合法權益,可聯絡本站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