又是一年春暖花開,等了整個冬天,終於等到可以重回水庫垂釣的時刻。怎麽感覺我這個粗人,這個時候都文字彬彬的了。

三月的升鐘水庫,天氣回暖,水溫逐漸上升,魚兒也開始活躍起來。這個時候,鯽魚、鯉魚、草魚都開始覓食,是個絕佳的作釣季節。我和幾個釣友早就按捺不住,計劃了一次升鐘水庫的垂釣之旅,目標是鯽魚和鯉魚。

前一天晚上,我就開始準備打窩的料。水庫作釣,打窩是關鍵,尤其是春季的魚剛恢復活性,食量還不算太大,但有一口吃的,才會聚魚。所以窩料不能太濃,否則容易把魚餵飽,影響開口。我的窩料很簡單:酒米+顆粒料+適量玉米,再加一點發酵麥麩。這樣既有霧化效果,也能把魚穩住,不至於讓它們吃幾口就跑。

當天一早,我們從家裏出發,驅車大概一個多小時就到了水庫邊。這時候天已經微微亮了,水面上起了一層薄霧,遠處還能看到幾個老釣友已經架好竿子,坐在那裏專心盯著浮漂。我選了一個靠近水草的淺灘,旁邊有一個小岔灣,水深大概在2米左右。這種地方是春天魚兒喜歡待的地方,水溫稍高,食物豐富,最適合垂釣。

打窩是第一步。我用打窩勺把窩料均勻撒在目標水域,大約3米左右的範圍。春天魚群分散,窩點不宜太集中,否則容易造成魚進窩快、散得也快。然後就開始準備釣餌。

餌料方面,我用了商品餌搭配,主攻鯽魚和鯉魚。春季魚的食性偏向腥香,所以我選了一款腥香型的鯽魚餌,搭配一點薯味的鯉魚餌,再加少量拉絲粉調整狀態,讓餌料更有附鉤性。開餌的時候水比略微調整得高一點,讓餌料稍微軟一些,便於入口。

魚竿選的是5.4米的臺釣竿,子線用的是1.0號,主線1.5號,魚鉤用的是4號伊勢尼。雖然主要目標是鯽魚,但水庫裏的魚種復雜,說不定一條大板鯽或者小鯉魚就上來了,所以鉤子和線組稍微大一點,能兼顧不同的魚種。調漂方面,我選擇調四釣二,讓餌料輕觸底,這樣能更好地抓住魚口。

剛開始拋竿的前半個小時,浮漂幾乎沒有動靜,偶爾能看到輕微的抖動,但都是小雜魚鬧窩。這個時候不能急,窩子還沒完全發窩,耐心等著魚進窩。大約半小時後,浮漂終於有了一個明顯的下頓,我提竿,中了一條半斤左右的鯽魚,魚體色金黃,應該是從深水區遊上來的,果然是春天魚開始活躍的表現。

有了第一條魚,後面魚口開始逐漸穩定,基本上十幾分鐘就能中一條鯽魚,個體大小參差不齊,但手感還是不錯的。期間換過一次餌料,把腥香餌換成了本味偏甜的餌料,發現魚口沒有腥香味時那麽好,說明這個季節鯽魚還是偏愛腥味的東西。

釣了大概兩個小時,窩點裏來了幾條鯉魚,浮漂的動作明顯變大,一次有力的黑漂讓我果斷提竿,竿子瞬間彎成了弓,一條差不多三斤的鯉魚開始在水裏翻騰。這種魚力氣大,在水庫裏遛魚需要耐心,不能著急把它硬拽上來,尤其是子線只有1.0號,太猛容易切線。溜了五分鐘,終於把魚帶到岸邊,抄網一兜,成功上岸。這條鯉魚鱗片鮮亮,體態修長,看得出是野生環境下成長起來的魚,手感極佳。

時間一晃到了下午,魚口開始變慢,水庫的風也大了起來。春天的天氣變化快,上午還是暖洋洋的,下午就開始起風,水面上的漣漪影響了浮漂的穩定性。這個時候,我調整了釣組,把餌料的霧化降低了一點,同時降低調目,盡量讓餌料穩定地貼底,以免魚因為水流晃動而遊離窩點。果然,這樣調整後,雖然魚口還是減少了,但每次咬鉤的魚個體反而更大了,可能是小魚已經被風浪驅散,大魚才敢進窩覓食。

到傍晚,魚口基本停了,我收拾裝備,整理漁獲,發現今天的收獲還算不錯,鯽魚十幾條,鯉魚兩條,其中最大的一條鯉魚接近五斤。這樣的成績,在春季的水庫釣魚來說,已經相當滿意了。

收竿回程的路上,釣友們都在討論今天的魚情,分析哪種餌料效果更好,哪種打窩方式更能留魚。這次升鐘水庫之行,讓我更加堅定了春季釣魚的幾大關鍵點:一是要找對釣位,水溫上升快的地方更容易聚魚;二是餌料的腥香味要足夠,不然魚的開口率會大幅下降;三是打窩一定要精準,不要盲目撒一大片,影響魚的進窩節奏。

春季的升鐘水庫,雖然魚口不是最猛的時候,但已經能感受到大自然的復蘇。天氣再暖一點,魚口會越來越好,期待下次的水庫之行,能有更豐厚的收獲!喜歡親近大自然,四川的升鐘水庫值得一試,每年還有釣魚比賽呢。

申明:本站發佈所有文章、圖片資源内容,如無特殊説明或標注,均爲采集或轉發網絡資源。如若本站所發之内容侵犯了原著者或所有權主體的合法權益,可聯絡本站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