黑魚釣餌和釣法,較其他淡水魚,都有些不完全相同。具體可分別以下幾種情況來考慮確定。
一、針對習性擇釣時
烏鱧,體圓胸鰭,背後部側扁,頭尖額寬,眼小嘴大。全身灰黑,長有銅錢斑紋,性情兇猛,不善結群。多在江河、小溪中繁殖生長。平時,潛伏在河底石洞,壕溝坑當處棲息藏身。常年公歷4、5月,才開始找偏僻避風,清靜向陽的水草叢產卵。之後的入夏初秋,特別活躍,但又不四處竄遊,習性懶散,尤其盛夏的中午時分,最喜歡在水草叢中的水面上一動不動曬太陽,但日落偏西,漸漸又會沈入水底,不見蹤跡。
根據它的這些生活習性和活動範圍,一年中,最適宜垂釣的節氣是農歷4月中旬的立夏後到6月底的立秋前;最好釣的時間是這期間大太陽的正中午11點至下午3點,早晚次之。
二、視其特性備釣具
烏鱧,有人用“虎哮一聲,地動山搖;烏鱧一掙,滿江波濤”來形容它的野性兇猛。且因常以追攆其他小魚為食,故成了農村一些混養塘主不敢放養的魚類霸敵。這也是只宜在江河小溪才能釣獲烏鱧的根本原因。同時,在釣具的配備上,還應按粗、硬、大這樣來考慮組合,即:線要粗,至少不能小於2.5#,最宜選用3.5#,且不要太長,只能3~4米;竿要硬,只宜手竿,才有利於掌握魚訊咬鉤信號的強弱反應;鉤要大,至少不能小於10號,最宜選用12號,且鉤條要粗,鉤把要長,鉤彎要大,鉤底要深,鉤門要寬,鉤尖要硬(尖絲粗圓)。若采取提線水面逗引釣法,可不用浮漂,稍重的墜子只作用於垂直釣線避免風飄。要是沈水底釣,只加輕墜,整套釣組就可稱為合理匹配。
三、尋找草窩定釣點
釣烏鱧的位置選擇,除了同其他魚一樣要找水草外,對釣點的確定,則需要找準它築巢產卵的“草窩”。這種窩的形成,是暮春初夏,雄鱧和雌鱧要成雙成對的為選擇雜草叢生的岸邊淺水區進行交配時,咬斷草尖,再用尾巴掃平草桿而開辟一個亮水堂來做成的“產床”。如果釣者沿河岸草邊發現草叢中有這種新鮮斷尖、倒桿的草坑圓堂,便是烏鱧才建成的“青窩”,則可作為釣點。隨即,“青窩”落成後,烏鱧便開始產卵,這時雄烏鱧的精液粘住雌烏鱧產的卵籽,平鋪在窩面上,使“青窩”覆蓋著一層透明的“精卵”,薄膜裏鑲嵌一個個金黃色的小顆粒。若釣者發現這種現象,即使窩邊環境不像前面所說“青窩”那樣成型明顯,也是烏鱧產卵後還需在此等候孵化的“黃窩”釣點,除了以上兩處認窩可做“釣窩”外,在它們產卵前和產卵後的其他時間,還可見則定點,即:跟隨它按習慣在草叢裏亮背曬日和潛伏捕食的魚影行蹤,在哪裏發現,就在哪裏下竿。
四、按照食性用釣餌
烏鱧,屬肉食性魚類,主食小青蛙、小雜魚和小泥鰍,其他釣餌,一般不吃。烏鱧喜歡的這幾種釣餌除了必須活用外,上鉤還應講究穿法,才更能保鮮活和誘引它狂奪吞咬。
小青蛙,由肛門進針,沿脊背掛至背的下頸部穿出,這樣,腹部挺出,兩前腳伸直,兩後腿稍上翹並攏,再用細棉線拴牢在緊挨鉤柄上端的釣線上,使整個軀體呈現“蛙泳式”,更顯得鮮活誘魚。小雜魚和小泥鰍,分別從它們的尾部和嘴部橫鉤刺入,並露出鉤尖即可。
五、根據節氣變釣法
農歷3月上旬的清明後至4月下旬的小滿前,正是烏鱧急待產卵期。這時,雌鱧不再遊竄,停歇“青窩”,只等分娩。而雄鱧,也寸步不離,始終守護,左右相伴。其間,雌鱧為了怕產後肚腹饑而要飽餐貯存食料,雄鱧也因少遊動,尋吃少,顯得比較饞嘴,所以尤其早晨,它們捕食量很大,釣者可采用“提線餵釣法”進行施釣。規程是:稍悄悄地將竿伸向窩心,釣餌再輕輕落放烏鱧前方嘴邊,其高度是竿垂直釣線,餌剛入水,隨即將魚竿輕輕地上下抖動,讓小蛙或小魚在水面“浮遊”。此刻,首先是在窩邊擔任守護的雄鱧一見有“來犯之敵”便會反擊性地去兇猛張嘴銜咬,隨之潛入水底,便出現“走線”。但如此一瞬,雖見魚已銜餌而去,可並不能說明魚就中鉤,因為,烏鱧的腭很硬,魚鉤不容易紮進魚嘴,要等水中冒出水泡和再“走線”時,才表現魚已將餌連鉤吞入口腔而刺進了嘴裏,這時提竿,就十拿九穩,否則,稍早犯急,會脫鉤跑魚。
到了芒種、夏至、在烏鱧產卵後的孵化時期,釣者可改用“粘卵惹釣法”釣黃窩,即:用釣“青窩”的釣組,釣法,輕輕將小蛙和小魚,放在前面說過的那層透明薄膜型卵盤上提提放放地粘裹精液,惹雌魚不忍看見自己的卵籽遭到“踐踏”而會發怒奪食,伺機報復,結果,它一躍,一咬,便會中鉤。除了以上兩種釣法外,在非盛籽和孵化期,還可釣曬,釣洞和軟釣。
“釣曬”,用同樣的釣組、釣法,在盛夏烈日炎熱的中午時分,見烏鱧在草叢中一動不動地亮背曬太陽時,可避影輕竿地將鉤餌伸到它嘴邊,垂而釣之。
“釣洞”,即立秋後的處暑前,在曾經是“青窩”的舊草跡四周,找有不小於碗口,但又不大於盆口的“亮水洞”,以此能判斷出它們還沒有遠離而去,定有烏鱧在四周水草底下藏身,這時只需加上能帶線入水的輕墜實施底釣,一般都能釣獲。“軟釣”,也是在夏末入秋後,不用魚得誌,只需粗軟線、大鉤加墜子(以便拋線、壓線)拋入水中後,可握住線頭“把脈釣”,有無烏鱧上鉤,憑手的感覺確定,也還可隨意增加多副釣線,將線頭系拴在岸上的樹幹,大石上,采取晝夜間“拴牛釣”效果也相當不錯。
申明:本站發佈所有文章、圖片資源内容,如無特殊説明或標注,均爲采集或轉發網絡資源。如若本站所發之内容侵犯了原著者或所有權主體的合法權益,可聯絡本站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