黑魚做窩有草窩(未產卵前)、黃窩(剛產卵如小米粒而得名)、黑窩(魚剛孵化)之分,此時的大黑魚最好釣。但考慮到保護生態平衡,建議釣友最好不釣。

黑魚孵化成幼魚且具備了遊動覓食的能力後,雌、雄魚即放棄該窩,帶領和保護著幼魚在岸邊覓食遊弋。這個階段,我們稱之為“棄窩”。釣棄窩主要把握好以下特點:(1)幼魚群覓食遊弋時,在陽光照射下,遠遠地能看到一片珍珠似的水泡在水面遊動,水泡面積大的兩三平方米,小的也有近一平方米左右,向著同方向遊動。(2)幼魚群離岸邊較近時,不但能看到一片水泡,還能看到密密麻麻的幼魚,形似蝌蚪群。(3)釣餌不能送到幼魚之中,這樣大黑魚卵怕傷到小魚,只去驅趕,不會咬釣,只有把釣餌送到幼魚群旁,大魚才會猛咬。

追著幼魚群釣棄窩的方法,主要是用追釣法就是將釣餌遞到幼魚群外則,由遠向岸邊輕輕拉動,邊拉邊抖動竿梢,盡力不驚擾幼魚群,以延長追釣時間。追釣既有逗釣技法,又能起到趨趕幼魚群不至於向遠水區遊去的作用。

註意事項

(1)釣餌:一般用活餌。用小活魚特別是小泥鰍效果最好。

(2)釣具:近水區用手竿,遠水區用海竿、拉砣釣。手竿用硬竿梢、長柄鉤、粗短線,主線用0.4或0.5毫米尼龍線,線長應是手竿長的一半。

(3)引魚:由於黑魚力大兇猛,上鉤後應減少遛魚時間,遛魚時也不能強拉硬拽,盡力把魚引到明水區,防止魚與水草纏繞跑魚,然後抄網抄起。

申明:本站發佈所有文章、圖片資源内容,如無特殊説明或標注,均爲采集或轉發網絡資源。如若本站所發之内容侵犯了原著者或所有權主體的合法權益,可聯絡本站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