蔚藍的天空,白色的沙灘,還有那些星羅棋布的島嶼,構築成了美麗的舟山群島——我國的著名漁場之一。近些年來由於海洋環境的汙染,使得各種魚類資源相對減少了許多,對於喜歡海釣的人來說,只有乘船到那些無人島礁附近海域垂釣,才可一過釣癮。
在位於岱山縣的岱衢洋中釣鰩魚,可謂一大樂趣。鰩魚,一種生活在海洋底層的魚種,卵胎生,呈扁平、圓蓋狀的身體,沒有一片魚鱗,但卻長著一根細長的尾巴。這種全身軟軟的魚,就是靠著尾部的一枚毒刺,來抵禦外敵的侵害。鰩魚平時棲息在較深的海底,隨著每年夏季的到來它們開始向近海洄遊,捕食海洋底層的軟體動物,蝦、貝類等。此時鰩魚的食欲最為旺盛,是垂釣的絕好時機。隨著秋冬季節的逐漸降臨,鰩魚又開始向溫暖的深海遷移。
釣鰩魚,對釣竿選擇上要求結實,具有很好的彈性,海竿的長度在3~4.2米,玻璃鋼、碳素竿皆可,有條件的釣友最好選擇有品牌的釣竿,更有質量上的保證。配備中型的繞線輪,可容納0.5~0.8毫米線徑的釣線,線在100~200米。魚鉤可選用伊勢尼16號或溪流20號,再配上50~80克的棗型墜(最好用扁體墜)。最後關鍵的一點,帶上一把結實的,長度在1.5米左右的魚叉或搭鉤。
鰩魚,喜歡在激流的凹水處覓食、活動,所以在釣位的選擇上應在人跡罕至靠近海岸的凹水處。釣餌,一般為大個的鮮活小白蝦,用塑料袋裝好放置在裝有冰塊的釣箱內保鮮。垂釣鰩魚一般采用磯岸拋投底釣釣法,將釣組投向釣點後,應立即將海竿固定在磯岸上,呈70~90度放置,將釣線收緊,打開泄力裝置,松緊適宜,然後靜觀其變。鰩魚的魚訊反應很特殊,起先竿梢小幅度前傾下壓幾下而後猛地大幅度下彎或幹脆一次性猛地大幅度下彎,釣竿至終不會產生劇烈的振動,因而無需小鈴,讓釣手有些措手不及。此時,須馬上揚竿以便將魚鉤深刺,然後慢慢地收線將魚拉近。但鰩魚最大的特點就是伏泥,扁扁而巨大的身體牢牢地吸附在海底,讓釣者動彈不得,如同掛底一般。此刻應將漁線繃緊,用手從側面敲擊手把,讓魚因振動而感到疼痛,再次帶線遊動,就可以繼續收線。經幾次附泥後,鰩魚基本上已無力可掙紮,一點一點就可以將鰩魚拽到岸邊,用魚叉將其拖上岸。此時,應註意安全,因為鰩魚尾部的毒刺易紮傷人,若被紮傷後劇痛難忍,短時間內無可緩解。如果將其尾部毒刺剪去,魚又易死亡變質。
2003年7月5日,(農歷六初六)偏南風4~5級,溫度25~33℃,我同我大伯還有釣友小鮑3人來到一無人島垂釣鰩魚。用3米的“迪佳”海竿、“狼王”MP511型繞線輪,“名人”直徑0.475毫米尼龍線,“伽瑪卡茲”伊勢尼16號單鉤,以小白蝦為餌,選擇在15米水深的海岸凹水處。上午8時許開始漲潮,剛開始6支海竿無一動靜,只上了幾條小星鰻,可到了10時左右,我的那支3米海竿突然伴著“吱吱”的出線聲,像一張滿的弓,彎了下來。我興奮地從巖石上跳起來沖向那支海竿,以迅雷之勢馬上拔竿上揚,一股強勁的力量從海底傳來,那是鰩魚沈悶有力的掙紮,不停地向海的深處拖拽,線時而放出時而收進,我的心好像要跳出了胸口,過了十多分鐘,突然,鰩魚打樁不動伏在海底。我用手振擊魚竿的手柄,不給鰩片刻喘息的機會,果然鰩開始再次出線,不過勁道不是先前那麽有勁了。一點點,我將鰩拖到了磯岸,此時小鮑早已將搭鉤準備好,鋒利地紮在鰩魚的脊背上把它拽了上來,站在一邊的大伯給我們來了一個“人魚全家福”(回家一過磅8.5千克)。之後6支海竿接連不斷上魚,到了11時45分我們共釣獲鰩魚16條,總重42千克,其中最大的一條有11.5千克。這次垂釣鰩魚真是讓人過足了癮。如果大海可以給你無邊的想像,那麽海釣可以讓你有無盡的回味。

申明:本站發佈所有文章、圖片資源内容,如無特殊説明或標注,均爲采集或轉發網絡資源。如若本站所發之内容侵犯了原著者或所有權主體的合法權益,可聯絡本站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