搖蚊幼蟲、血蟲、赤蟲的人工飼養方法講解 ,搖蚊幼蟲、血蟲、赤蟲 都是同一個東西,呵呵 中國釣魚人網 搖蚊幼蟲又名血蟲、赤蟲,在各類水體中都有廣泛的分布,其生物量常占水域底棲動物總量的50-90%。搖蚊幼蟲營養豐富,蟲體含幹物質為1.4%;幹物質中,蛋白質含量為41-62%、脂肪為2-8%,是多種經濟水生動物如鯉、鯽、鯪、鱘、青魚、黃鱔、泥鰍、河蟹、鱉、龜等的優良天然餌料。特別是很多經濟水生物的幼體階段更以搖蚊幼蟲為其主要天然餌料。因此,大量培養搖蚊幼蟲對培育經濟水生動物的幼體具有重要意義。搖蚊幼蟲生存能力強、生長快、繁殖快,對水體環境沒有特別要求。人工培育搖蚊幼蟲不需任何特殊設備,方法也非常簡單。 ∫弧⑴嚶池。培育搖蚊幼蟲池子的大小、深淺、結構等都沒有特別的要求;但為了便於管理和收獲,最好選擇池深50厘米左右的水泥池;池底鋪上富含有機物的淤泥並加水20-30厘米深。為了便於捕撈,池底鋪設的淤泥最好采用孔徑為0.6厘米的篩網過濾的細泥。
二、培育方法。培育搖蚊幼蟲不需進行引種工作。每年的春季,當水溫上升到14℃以上,氣溫在17℃以上時,自然會有很多搖蚊在培育池中產卵繁殖;2-7天,卵便孵化出膜。剛出膜的搖蚊幼蟲營浮遊生活,生活期為3-6天,以各種浮遊生物、菌膠團和有機碎屑等為食。因此,在每年的這一期間要經常向池中潑灑發酵過的有機肥,使池水維持較高的肥度。浮遊生活之後,搖蚊幼蟲逐漸轉為底棲生活,主要以有機碎屑為食。這一期間要定期向池中潑灑發酵過的有機肥或直接在池中投放陸草,讓陸草腐爛發酵。搖蚊幼蟲具背光性。在光照強烈的夏季,要適當加深池水,使池水深度維持在40-50厘米,或在池子的上方加蓋涼棚、搭設葡萄架等。搖蚊幼蟲耐低氧能力很強,長期處於低氧環境或短期處於無氧條件下都能正常生存。因此,培養搖蚊幼蟲的池水不需加以特別管理;但如果池水過於老化,而變成臭清水,光線大量透射到水底時,會影響搖蚊幼蟲的生活。此時可更換部分池水,並向池中適當施發酵過的有機肥。
三、捕撈。捕撈時,先用孔徑為1.5毫米左右的網將池中大顆粒的爛草敗葉撈去,然後排去部分池水,再鏟取底泥,用孔徑為0.6毫米的篩網篩去淤泥,即可取得搖蚊幼蟲。搖蚊幼蟲的生長發育速度很快,大多數搖蚊在春夏兩季都各能完成一個世代。在培育池中,搖蚊幼蟲的生物量,雖然因季節有所波動,但全年都能維持在較高的水平。因此,搖蚊幼蟲的捕撈,可根據生產需要隨時進行中國釣魚人網
申明:本站發佈所有文章、圖片資源内容,如無特殊説明或標注,均爲采集或轉發網絡資源。如若本站所發之内容侵犯了原著者或所有權主體的合法權益,可聯絡本站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