根據魚類特點改變釣魚的釣法
水庫,是人們為了防洪、發電、灌溉而修建的人工湖泊。由於建成時間短,水位波動大,水底的泥質和水體清瘦,魚的天然食物不足。同時,放養魚受水環境製約,很難自然增殖,因而可以垂釣的魚種類和數量不多、密度不大。


  水庫的魚類品種及數量因水庫的建成年代、水面高低豐欠的不斷變化而變化。水庫建成初期,庫中魚數量增加很快;漲大水及以後的一二年,也是垂釣的好時機。但是在水位持續偏低的年份,某些經濟魚類會越來越少。建成年代長的水庫水庫的岸邊略顯平坦,水底稍肥,水生生物比較豐富,魚的食物較多、產卵條件較好,產量較高,可釣的對象魚也多。
 

  水庫建成初期的魚類,是由原河流中的魚類和淹沒區的湖泊、池塘魚類混合而成。在往後的年月中,魚類的組成將發生一個適者生存的自然改造過程。改造的結果是:繁殖條件要求低的、食料豐富的野雜魚和兇猛魚占優勢,某些經濟魚類由於洄遊通道阻隔,繁殖條件受到限製數量銳減,殘存個體逐漸減少直至消失。某些湖泊魚類,仍以水庫為索餌場,在繁殖期到上遊的匯水區或上遊產卵,如銀鯝、細鱗、斜齒鯿、鰱鱅等。但產漂浮性卵的鰱鱅因魚卵隨水沈入水底後,成活率甚低。在上遊流程很短的水庫,這些魚若不人工放養,會逐漸滅絕。鳡魚卵也會沈入水底,但有一定的孵化率,能夠形成種群危害其它魚類。


水庫可大致地分為河流型和湖泊型兩類。河流型水庫是指水面狹窄、流程較長的水庫,流水有助於魚卵的飄浮和成活,使得只能在流水中成活的魚卵有一定的成活率。湖泊型水庫是水面大而淺、流程較短,魚繁殖困難,難以自然增長。若不人工投放魚苗,則難有收獲。
 

  由於水庫的地形復雜,鯉魚一類喜愛鉆底的魚很難捕獲,所以漁民們一般不養鯉魚,而以鰱鱅和草魚為主。在水庫,找到水底情況較好的地方,炸彈鉤底釣草魚或浮鉤釣鰱鱅效果不錯。手竿垂釣則以釣水庫灣汊淺水為主,也有人用手竿專門釣深水區,那是一種比較特殊的釣法,不如磯竿(手海兩用竿)方便。特別是在當年漲大水時,手竿釣灣汊收獲頗好。
 

  水庫翹嘴鮊、蒙古紅鮊、鱤魚、鯰魚、馬口、狗魚、白條等魚數量較多,串鉤上活蝦釣、海竿擬餌釣、炸彈鉤浮釣效果顯著。手竿垂釣則以半水包餌動釣為主:每次下鉤都是先上一粒小小的釣餌,再用一小塊包餌浮釣,讓餌粒在動態中化散。釣組因餌料時時變化而沈降,可以專釣翹嘴鮊和蒙古紅鮊——其實這和手竿競技釣法並無多大不同。


申明:本站發佈所有文章、圖片資源内容,如無特殊説明或標注,均爲采集或轉發網絡資源。如若本站所發之内容侵犯了原著者或所有權主體的合法權益,可聯絡本站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