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連雲港海釣高手的說法,有大“流”才會有大魚,對於“流”大家好像都無法理解,今天我特意找到關於“流”的照片,認識一下“流”究竟是一種什麽形態。
我們一般所說的流水可以分為以三種,第一種是最常見的,這就是潮汐漲退所造成;第二種是由海水溫度差異所造成的;最後一種就是海流,海流是地球天氣系統所產生的,但不要看輕海流,她是主宰了整個海洋生態系統,我們有沒有魚釣及可以釣到什麽魚,全是受到海流的影響。以上三種流水中,以海流的影響範圍和力量為最大,潮汐漲退次之,海水溫度差異最少。
流水和釣魚有什麽關系呢?這樣我們首先要知道魚的覓食習慣,絕大部份的魚都是逆流覓食的,在沒有流水的情況下,魚的食欲比較低。逆流覓食時,食品會被帶到口中,就算不是正正口中,它只要調節頭部向,或用最短的路徑捕食,這樣便可以節省體能,在大自然的環境下,這點其實是非常重要的。
而且在有水流的情況下,水中的含氧量會比較高,這也有利於魚活動覓食等行為。加上在水流沖擊下,水中的微生物及水藻漂浮,做成充滿食物的環境,吸引小魚或水中生物在這環境下覓食,大魚也成機這段時間加入覓食。
所以水流對釣魚是非常重要,浮遊磯釣是在固定釣點上垂釣的,因此不能像艇釣一樣,可以追著流水走,因此在選擇釣點時,必需把流水考慮放在第一位,在我的經驗告訴我,一級好的釣點必定有很不錯的流水
那麽我們怎麽樣選擇有合適流水的釣點?細心觀察及經驗是不二法門,我曾經不少過一次說選擇釣點最好在天亮時進行,因你可以觀察水流及變化,當然那時候可能尚未有流水,這樣經驗便變得重要,因為一些有形的東西,便會提供一些線索,給予判斷水流方向及變化。因此除非你對所要釣的釣點非常熟悉,不然的話,最好在天亮之後才尋找釣點。
當你選擇好釣點後,你便要開始製作誘餌,誘餌需要按當時的水流而製作,誘餌的比重要視乎當時水流速度而決定,速度越高則比重越大,反之則越輕,同時流速高時南極蝦應該切碎,用意是增加沈降速度,這樣可以增加在高流速時對誘餌的控製能力。《在沒有高比重的誘餌粉的配合下,可以把誘餌的濕度增加,從而增加誘餌的比重,但不要忘記把南極蝦盡量切碎。
在誘餌製作好後,建議在釣點打一些誘餌,然後觀察誘餌在水中的狀態,從而得到流速及流向的資料,這對於我們製作釣組,是有很大的幫助。製作釣組時,應考慮當時流速及流向來決定使用什麽釣組,及釣組的組合。流速高時我會傾向使用高自重的浮波,而號數方面也會選用大一點的,例如5B、8B或1號,因為高自重的浮波會比較穩定,而大號數可以使釣組有較大的負重,這樣有足夠的空間來給釣組多一點的變化。
釣組除了反映魚訊外,也有探流定位等作用,如雙丹錐或二段式的釣組,就是可以反映當時水流狀況的一些釣組。所以利用釣組把流水視像化,是觀察流水變化的一大手段,因此在垂釣時,不要單單看釣組的魚訊,也需要註意釣組反映的流水變化,從調整打誘餌方法及釣組組合,使釣餌不會離開釣層,同時誘餌不會離開釣手預設的位置,而使到失去同步的目的。一個釣手必須知道流水是每一刻都在變化,必須清楚掌握流水變化,才可做到誘釣同步。
釣點的流水會受到溫度、風向及海水密度的變化而改變,所以同一個釣點的水流是每日不同的,雖然釣點的海底地形是不變的,因此基本上水流不會有太大的改變,但不要看少其它因素所產生的變化,因為這些小變化就足以做成打龜或爆釣的結果。如果要有穩定的釣果,我們在選擇釣點時,就必須把這些因素都考慮進去。
一些很常見的關於水流的名稱,其實都是這些變化而做成,如海水溫度變化,會造成海水上升或下降,這時候如果浮波經過這些上升或下降的海水,這便會發生湧升流或吸入流。當然不單只溫度變化會造成湧升流或吸入流,海水密度的變化也會產生這些現象,若果湧升流或吸入流是在不同時間同一地點發生的,這樣便可以是由海底地形所形成的。
不過對水流影響最大的,就不是溫度密度了,而是風。特別是本地這類淺水內灣型的地方,風對水流影響很大。各位釣友有沒有嘗試過,在生流的日子中,水流應該比較活才是,但奇怪的
申明:本站發佈所有文章、圖片資源内容,如無特殊説明或標注,均爲采集或轉發網絡資源。如若本站所發之内容侵犯了原著者或所有權主體的合法權益,可聯絡本站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