雀鯛,顧名思義,因其習性近似麻雀喧鬧不休而得名,大多成群結隊分布於近岸珊瑚巖石、港口、防波堤以及海水養殖網箱周圍水域。目前有記錄的雀鯛已達二十余種,其形體很容易辨認,體側扁如鯛且嘴小,形狀如橢圓,身體上多有橫向花紋,也有的全身為碣青色的。它們在海洋魚類中屬“小個子”,其成魚最重的也不超過250克。三亞沿海一帶釣友將身上有五道顏色較深花紋的上士魚(如圖),通常稱之為“斑馬魚”或“小花魚”,筆者在這裏就其垂釣要領作一簡要介紹和說明,以供釣友參考。


一、“雀鯛”食性需了解。雀鯛屬沿海常見魚,其食性較為廣泛,可以這麽說,任何能夠入口的有機物質,雀鯛幾乎都不會放過,不論是鮮蝦凍魚、沙蠶、貝肉、魷魚,還是玉米、面粉顆粒等均來者不拒。但通常以小蝦去頭尾,然後分成小段垂釣為上,亦可去蝦皮掛鉤。雀鯛天生嘴小吃食快,幹凈利索特精明。有時在釣點,很多時間都用在釣餌的準備上,因此,在出發前要有意識地將餌料剪成玉米粒或黃豆大小,保留好剪去的蝦頭蝦尾以備誘魚之用。


二、釣前準備需充分。垂釣雀鯛的準備工作一般包括四個方面:

一是工具準備。垂釣雀鯛大多使用靈敏度較高的軟竿。2.1米至3.6米的手竿、海竿或兩用竿均可,也有的釣友根據地形特點的要求而使用6.3米以上的手竿。母線大多使用3號或是3號半線(直徑在0.28~0.30毫米),子線用2.5號線或與母線同等均可。釣鉤以國產“寶塔”牌等普通7號至9號斜鉤為宜,鉤尖一定要鋒利,當然,使用“岸田”等進口鉤類更好,但一旦掛底浪費大。由於近岸珊瑚礁石居多,加之潮水的湧動,如是沈底釣法,需要備用鉤在10~20枚,可省去釣點綁鉤的時間。鉛墜重量在15~20克為宜,這樣能夠做到平穩入水,起到立竿見魚的效果。同時,魚護、取鉤器、剪刀、抄網等必備工具須帶上,以防止在垂釣當中釣上“泥猛”等嘴小勁大之魚。

二是餌料的準備。前面已對雀鯛的食性進行了說明,買好餌料後,最好事先在家中準備完畢亦可到達釣場準備,通常情況下,500克小蝦可滿足一位釣者垂釣5小時以上,根據個人用餌習慣不同,蝦餌去皮與否均可上魚。

三是個人防護用品準備。垂釣是戶外鍛煉,人身安全很重要,由於三亞地處熱帶,紫外線照射強烈,它對皮膚的灼傷可以說是相當明顯,特別是炎炎的夏天,必須要高度重視自身的皮膚健康,須戴上太陽帽、墨鏡,將肌膚外露部分塗上有效防曬霜,著淺色長衣褲,戴上手套。若是站於水在膝下的礁盤垂釣時,要穿上救生衣和防滑膠鞋,以防止意外落水,有條件且相對固定垂釣的釣友,還可以撐一把面積較大的太陽傘。同時,如垂釣時間較長,還需準備一些防中暑藥品及個人食物、飲用水之類。

四是天氣海浪和潮汐要了解。這一點主要針對不了解海洋潮汐的釣友而言,往往有一些釣友來到釣場後,不管三七二十一,就匆匆下到水中找至高點開竿,或立於微露水面的珊瑚礁或其他固定物上,而忘了某些水域的復雜以及潮水的力量,釣友落水摔傷和掛傷的事每年時有發生。在這裏要提醒的是,每月大潮或氣溫陡降之時,一般不宜站在水過於膝的地方垂釣。如是釣癮難熬,非下水不可,也須觀察潮水數分鐘後,垂釣時間不超過一小時即上岸,以防意外。另外,大雨天雀鯛吃食一般,最好不要拋竿。


三、釣中技法需講究。

垂釣雀鯛最大的樂趣是讓釣魚人忙得不亦樂乎,既不用打窩子,還可以靜觀其遊和爭搶食物場景。雀鯛吃食一般在離水面20厘米至三五米不等的範圍內,在同一時間同一地點垂釣雀鯛,有的可得魚幾十尾,而有的則一魚不上。因此,垂釣雀鯛需把握三點:

一是落竿後不定時地抖竿和輕輕提竿。由於雀鯛是成群而搶食,在抖動的當中經常將其掛住,可以概括為一句話:“多鉤快放輕提,沈底漂釣皆可。”即在明確所釣水底地質後,多數釣友使用2~4枚串鉤沈底釣,也有部分釣友將鉤墜沈入水底後,上提30~60厘米讓墜處在懸空狀態,這樣做的好處是防止水下回流將魚鉤帶向礁石而掛底,但這樣上魚的感覺一般。由於雀鯛吃食快而精明,使用手竿帶漂釣時,全靠魚的自願上鉤掛實,上魚速度不如沈底釣法。也有的釣友使用魷魚點作餌料,既不容易被其拉走,還可以反復釣,但魷魚要使用新鮮的為上。

申明:本站發佈所有文章、圖片資源内容,如無特殊説明或標注,均爲采集或轉發網絡資源。如若本站所發之内容侵犯了原著者或所有權主體的合法權益,可聯絡本站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