魚類洄遊的特點 魚類洄遊具有什麽特點?

中國釣魚人網】進行生殖洄遊的魚類,往往隨即進行索餌洄遊,有的在冬季降臨時進行越冬洄遊。但是,並不是一切洄遊魚類和半洄遊魚類都要進行所有的三個洄遊環節。有些冷水性魚類,如白鮭只進行生殖洄遊和索餌洄遊,沒有越冬涸遊。生活在淺水湖泊的一些魚類,攝食和產卵都在湖區內進行,有時只進行遊向河床深處的越冬洄遊。幼魚則只有攝食洄遊,冬季依舊攝食,不存在越冬洄遊。

  洄遊是魚類在漫長的進化歲月裏自然選擇的結果,通過遺傳而鞏固下來。魚類洄遊具有定期性、定向性、集群性和周期性等特點。幾乎所有的洄遊都是集群洄遊,但不同種類、不同性質的洄遊,洄遊的集群大小各不相同,這與保障最有利的洄遊條件有關。洄遊距離的遠近與洄遊魚類的體型大小及其自身狀態有關。體型大,含脂量高,洄遊巨離較遠,如鱘、大麻哈魚、鰻鱺等的行程均達數千裏。洄遊的定向性除與遺傳性有關外,高靈敏度和選擇性的嗅覺,引導鮭、鰻鱺等魚類數年之後歷經數幹公裏回歸原出生地起了很大作用;金槍魚的顱骨內極其細小的磁粒,使其在大洋中洄遊不會迷失方向。側線靈敏的感流能力也起著引導洄遊方向的作用。

  魚類洄遊的起始,既取決於魚自身的狀態,也取決於周圍環境條件的影響,例如魚性腺成熟所分泌的性激素刺激神經系統興奮而產生生殖要求。環境條件的變化則是開始生殖洄遊的天然刺激信號。溫帶地區達到一定豐滿度的魚,溫度下降的天然刺激就成為開始越冬洄遊的信號。多數魚類如果性腺發育不良,即使已經達到生殖年齡,外界環境刺激強烈,仍不會產生生殖洄遊的要求。沒有達到一定豐滿度或含脂量的魚,盡管外界水溫下降劇烈,仍繼續索餌或邊洄遊邊索餌。如歐洲鯤魚,當含脂量為14%以下時,即使水溫劇降,越冬季節已經到來也不開始洄遊,而是繼續攝食;當含脂量為14~17%時,才開始洄遊,但行動緩慢;含脂量達到22%時,到了越冬季節,則不論水溫下降幅度的大小,就立即開始越冬洄遊。

  環境條件中以水溫、水流、水化學等的影響最為顯著。水溫回升快,開始生殖洄遊就早;水溫的變化會影響餌料生物的發生和分布,從而影響魚類的索餌洄遊;秋末水溫下降的遲早與快慢直接影響越冬洄遊的開始時間和洄遊速度。水流是造成被動洄遊和主動洄遊的主導因素。水流把魚卵和仔、稚魚攜帶遠離出生地,形成鹹魚回歸性洄遊。水的化學成分,特別是鹽度的變化,引起魚體內滲透壓的改攣,導致血液成分與性質的變化,進而誘發魚的生理變化,促使溯河洄遊的發生


申明:本站發佈所有文章、圖片資源内容,如無特殊説明或標注,均爲采集或轉發網絡資源。如若本站所發之内容侵犯了原著者或所有權主體的合法權益,可聯絡本站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