立體釣魚技術--立體釣鯽 鯽魚是我們淡水釣中最常見的魚種,它的適應能力強,能耐0.1毫克/升以下的低氧環境,而且在pH值9.8左右強堿性水體中也能生存,繁殖能力強,分布很廣,幾乎有魚的水域就會見到它的身影。甚至汙水裏都能生存!
鯽魚喜歡群體生活,一般在水底有雜草的水域棲息。它吃餌動作既文靜又多樣,很是受釣者的喜愛。又因為鯽魚會隨水溫的變化和食物的變化而停留在不同的水域水層,即使在產卵期也依舊進食,所以只要釣組,餌料和釣法得當,一年四季都能釣到鯽魚。
釣鯽魚是初學者學習釣魚很重要的起點,也是檢驗競技運動員釣技的重要標誌!
近年的釣鯽運動已經從原來的一直釣底守侯在一個平面內發展到在現在任意水層釣獲的立體釣術!要想在達到立體釣鯽魚在任意水層拿魚的目的,可以分為兩種情況來考慮:一是要由魚來選水層,我們被動的跟著它活動的水層來釣;二是我們來選水層,我們主動的把鯽魚引到自己想要釣的水層深度。以下就我個人的經驗對兩種情況如何應用和釣友們探討一下。
第一種情況:被動跟隨 立體釣魚技術--立體釣鯽
魚類是終生生活在水中的變溫動物。鯽魚也不例外,它的體溫隨著水溫變動而變動,體溫一般高出水溫0.5~1℃。水溫15℃—25℃時,是它的最佳生長和強度攝食期。鯽魚的新陳代謝、食欲都會隨水溫的變化而變化。由於生存的本能,鯽魚會不斷的尋找適合自己生活所需水溫的水層,這就為我們立體釣鯽提供了前提條件。我們可以根據水中溫度的變化來尋找鯽魚在這個時間所停留的水域。因為水的比熱很大,它的溫度的變化要滯後於空氣的變化。所以當外界氣溫悶熱的時候,水下1.5米以上的位置還是蠻涼爽的,這時大部分的鯽魚都會在那個位置遊弋覓食。我們在垂釣的時候就要被動的找這個水深的釣位,不然收獲一定不會很好。相反,當外界氣溫下降的時候,水深1。5米以上的水域的溫度還是比較高的,這時鯽魚為了躲避寒冷,大多數都會在深水處停留,我們出釣的時候就要根據天氣狀況選擇這樣的水域。而在炎熱的夏季突然降雨後,鯽魚因為上層水域的氧氣增多和突然涼爽會跑到上層水域,這時我們再釣底就浮標會顯得疲乏無力,即使在水底有進食的魚兒也不是那麽積極的吃餌;還有就是深秋和初冬季節,當太陽直射水面一小時以上時,表層水升溫較快,鯽魚也會浮起進食,所以寒冷的季節適當的釣浮還是會有很好的釣獲的。
食物的改變也會使水中的魚群變動泳層。比如有風天,當風刮起一段時間後,水面不是很大的池塘中的水會很快行成上下對流,使得原本在水底的食物被翻到水的中上層,這時鯽魚會積聚在此層,我們可以選水的中上層進行釣浮;而在夏季時,雨水過後,大量的食物隨雨水進入池塘或水庫中,魚會馬上追尋食物源到水邊或是水的中上層。這時在這些水層施鉤定會有斬獲。
上邊說的這些都是些基本的規律,當然特殊的情況還要特殊對待,具體應用還要釣者在實際垂釣的時候根據經驗選準魚在今天的這個天氣所停留的水層,從而在有限的垂釣時間裏有更好的釣獲量!
立體釣魚技術--立體釣鯽 第二種情況:主動引誘
我們現在所能釣到的鯽魚大多數在100克以下,也就是基本上不超過2齡的鯽魚。這些鯽魚有一個特點,就是會追逐餌料從水底升起來,甚至浮到水表。這也是我們立體釣鯽時要利用的一個有利條件。這種情況下主要靠我們的餌料。在正常的天氣下,我們可以利用餌料的味道和霧化以及不同比重餌在水裏的不同散落性能把魚引到我們想要釣的水層。
如果是頻率極好的快魚,為了減少鉤餌到位的時間而把魚引到水表時,要盡量的選用輕比重的麩類和粉類餌料,盡量的延長餌料入水後散化開的顆粒在表層停留的時間,使魚在這一水層有餌可吃,才能有效的延長魚在此泳層滯留的時間,達到釣水皮的目的。
如果條件不允許釣水皮魚,而魚口好,上魚的速度又很快,那麽我們就要選用中等比重的藻類餌或是薯類餌,或是在大比重的餌裏加入雪花粉或類似雪花粉的輔餌來減輕餌的比重,控製餌料入水後到中層或是中上層霧化,把魚從水皮或水底引到這個位置來釣取。
還有的時候魚因為某種外界因素魚不在水底,這樣在雜魚很少的競技池塘裏是最好不過的了,只要
申明:本站發佈所有文章、圖片資源内容,如無特殊説明或標注,均爲采集或轉發網絡資源。如若本站所發之内容侵犯了原著者或所有權主體的合法權益,可聯絡本站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