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你如何有效的把握競技釣魚的開場部分或搶占先機  如果一定要將某一場競技釣魚比賽劃分出時間段來,大致可以劃分為:開場前十分鐘、開場後十分鐘、中間時段、結尾時段。按照上魚的一般規律劃分,可以分為集中引魚誘魚和調漂階段、控製與調整上魚時段、收尾階段。在一場比賽中,選手除了引魚誘魚和調漂階段,在整個比賽時間段內是運動員不斷的完成控製與調整上魚的過程。所以說,在整個比賽過程中應用技術得當、控製魚情、持續穩定上魚,是取得好成績的關鍵所在。在比賽中,一般水平的運動員和優秀運動員比賽的著眼點是不一樣的,優秀運動員之間比的是誰更少失誤、一般水平的選手則更多的在乎運氣。


開場引魚調漂階段是比賽中的重要環節。如何打好開場,至關重要。俗話說,萬事開頭難,釣魚比賽也如此。開場之後,需要選手在盡可能短的時間內完成調正確浮漂的釣目、定窩點、打窩、並且進入持續中魚、起魚、引魚、留魚的循環過程。
 

開場前十分鐘。屬於選手進入最後的準備階段,一名成熟的釣手在開場前十分鐘要完成物質準備和心理準備,主要是完成心理準備。而心理準備的前提是各種影響比賽的要件完全準備停當,對可能出現的魚情的判斷有準確的應對把握。


開場後十分鐘。邊打窩、布窩,邊調整浮漂是運動員在開場後常見的做法。以搓餌開竿,而且采用搓大餌開竿。實戰經驗告訴我們搓大餌開竿一則可以用霧化性好的粗粒餌料完成布窩。其次,搓大餌利於快速完成找底,準確校準浮漂。一名優秀的選手,一般在二三竿以內就能準確的完成找底。


案例一:
時間:2005年4月早晨8:30分。地點:上海魚聖俱樂部訓練基地。賽事:2005釣魚郎杯華東地區釣鯽爭霸賽。比賽場次:當日首場比賽。魚情:130克以上鯽魚,密度中下,有一定數量的“回鍋魚”。記分方式:尾數。水情:水深2M左右,緩慢走水。運動員:杭州大師級選手朱根榮。釣位:魚池陰面,上風頭,邊二位置。比賽成績:14尾,得3分,該場次比賽所在區最好成績為17尾。
 

比賽開始後二分鐘內連續四竿搓大餌下竿,待浮漂完全立定,即起竿,每竿耗用時間大約20秒以內,期間調整浮漂二次。連續四竿後窩點左側水面出現一粒鯽魚腥泡。該選手當即換拉餌、待浮漂完全立定,兩次做輕拉竿逗魚動作。兩竿過後沒有等到魚吃口,繼續搓大餌下竿。期間,大邊選手連續上魚兩尾,脫魚一尾。在搓餌十余竿後,窩點再次出現魚汛。該選手逐再度改為拉餌下竿,並且如此反復循環。
 

通過觀察不難發現,該釣手在比賽中無論是搓餌還是拉餌,動作幹凈利落,絕無拖泥帶水。在開竿的五六竿待浮漂立定到位就起竿,而以後則基本上保持二十余秒鐘一竿的施釣頻率,搓拉結合,直至比賽結束。
 

根據該選手在開場的十分鐘用竿技術大致可以寫出以下的程式:
⑴搓餌打窩≤10秒——起竿後調整浮漂≤10秒——⑵搓餌打窩≤10秒——調整浮漂≤10秒——⑶搓餌打窩≤15秒——⑷搓餌打窩≤10秒——⑸拉餌下竿≤15秒——⑹拉餌下竿≤15秒——⑺搓餌打窩≤秒------
文字描述程式:(比賽發令槍響) 中國釣魚人網


⑴第一竿搓餌打窩,掛鉤、拋竿、壓風線、浮漂到位、起竿,估計耗時15秒左右。
⑵調整浮漂釣目,接著第二竿搓餌打窩,掛鉤、拋竿、壓風線、浮漂到位,估計耗時15秒左右。
⑶第三竿搓餌打窩,掛鉤、拋竿、壓風線、浮漂到位,估計耗時20秒以內。
⑷第四竿搓餌打窩,掛鉤、拋竿、壓風線、浮漂到位,估計耗時20秒以內。
⑸發現鯽魚腥泡,第五竿拉餌下竿。拉餌動作——拋竿——壓風線——浮漂到位、逗魚動作、估計耗時20秒左右。
 

⑹第六竿拉餌掛鉤——拋竿——壓風線——浮漂到位——逗魚動作——起竿,估計耗時20秒左右。
⑺第七竿搓餌打窩,掛鉤、拋竿、壓風線、浮漂到位,逗魚動作、起竿中魚,估計耗時20秒左右。
點評:該選手在上風頭邊二位置,多出大邊位置兩條魚得3分結束比賽,應當說成績突出。因為很少有選手在上風頭的位置打出過好成績。自比賽第一竿就以搓大餌開局,遵循的是比賽的基本規律。原因如下:搓餌與拉餌比較,搓餌在水底更容易形成餌料堆積,拉餌的餌料量明顯少於搓餌。其二,用搓大餌找底比較容易。釣大鯽魚不同釣混養魚,特別是在冬末春初,鯽魚吃口謹慎的情況下,要求釣手必須把浮漂釣目調精確。所以該選手在開場的前四竿當中經過兩次調整,就準確找到了自己心目中的理想釣目。第三,打窩、調整浮漂、拉餌施釣組成的一系列連貫動作,簡捷明了,協調性好,堪稱經典。

申明:本站發佈所有文章、圖片資源内容,如無特殊説明或標注,均爲采集或轉發網絡資源。如若本站所發之内容侵犯了原著者或所有權主體的合法權益,可聯絡本站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