魚飼料的自我配置的相關註意事項     飼料原料選用要堅持質優價廉、貨源穩定、運輸方便的原則。在條件允許的情況下原料的種類越多越好,這樣才能保證飼料中的必需氨基酸盡量達到平衡,最大限度滿足魚類對各種必需氨基酸的需求。絕對不能使用發黴變質的原料,黴變的原料含有大量的病菌和毒素,投餵這些飼料後極易引起魚類患病。棉粕和菜粕等原料雖然價格便宜,蛋白質含量也較高,但是由於它們分別含有棉酚和葡萄糖硫苷等抗營養因子,過多使用會影響魚類生長。因此要限製用量,一般不超過10%。許多養殖戶喜歡使用廉價的油渣和肉粉,但是這類原料中混有大量的動物皮毛,影響粉碎與製粒工藝的順利進行,魚類食用後也不易被消化。油渣和肉粉中所含的脂肪都是飽和脂肪,有的由於儲存時間過久已經開始酸敗。魚類對飽和脂肪的利用率低,過多攝人酸敗脂肪還會導致魚類患脂肪肝等疾病,這類原料的用量應該控製在5%以下。
設計合理的飼料配方之前必須弄清楚養殖魚類的種類及其生長階段,以便確定飼料中蛋白質、能量等營養素的水平。既要滿足魚類生長對蛋白質的需要,又要使能量和蛋白質的比例適中,過高和過低的能量蛋白比都不利於魚類生長。設計配方時還要考慮飼料營養與容量的關系,既要保證魚類能攝入足夠的營養,又要能使其產生飽感。

  加工工藝的科學控製自配飼料的工藝流程一般包括粉碎、混合、製粒等過程,有條件的地方在製粒之前還包括調質。粉碎粒度過粗和過細都不好,一般魚用配合飼料的原料應全部通過40目篩,60目篩以上物質不超過20%。
    添加劑須合理使用,飼料添加劑是指添加到飼料中能促進營養物質消化吸收、調節機體代謝、保證動物健康、改善營養物質利用效率、提高動物生產水平,從而改進動物產品品質的物質的總稱。對於維生素和礦物質添加劑來講,由於種類多、用量少,而且在各種維生素與礦物質的搭配上技術含量較高,養殖戶自己買單體微生素和礦物質來自配效果很差,不能達到營養元素間的平衡搭配。可選用正規廠家生產的維生素和礦物質預混料,按養殖魚類的品種與生長階段合理添加。
  調質是飼料製粒前,飼料與蒸汽攪拌混合的過程。調質使澱粉糊化,可提高魚類的消化率。調質後的飼料流動性好,有利於飼料成形。調質的關鍵是控製調質蒸汽,要求使用飽和蒸汽,一般按物料5%的比例來計算所需的蒸汽量。另外還要根據飼料的組成確定調質溫度,魚飼料由於蛋白質含量高,料溫需達85℃以上。顆粒飼料的粒徑應由魚類口裂寬度來確定,飼料的粒徑應小於口裂寬度的1/2。
  

申明:本站發佈所有文章、圖片資源内容,如無特殊説明或標注,均爲采集或轉發網絡資源。如若本站所發之内容侵犯了原著者或所有權主體的合法權益,可聯絡本站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