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前,懸墜釣法已被廣大釣友在垂釣中普遍運用。懸墜釣法也在垂釣實踐中顯現其先進性和科學性。
懸墜釣法的關鍵在於漂的調整,漂調整得當能準確反應水的深淺,能反應魚的就餌情況,對於準確把握提竿機會,提高命中率具有重要意義。許多釣友一般都采用“調4釣2”法,即釣組在未上餌時,漂尾露出4目,上餌時漂尾露出2目。因此,在組裝釣組時,都是以空鉤露四目的標準來增減墜子的重量。在此,且叫之為“正向調漂”。
本人在垂釣實踐中感到此種調漂有一定的缺陷。一是每根魚漂的漂尾的粗細不同,浮力也不同;二是每根魚漂漂尾的格的長度不同,浮力也不同;三是每人搓餌的大小不同,重量不同,不能保證兩顆餌正好能拉下2目。按照“調4釣2”的辦法雖然比較簡單明了,易於掌握,但較為機械,且上下只有兩目的距離,也不能適應深淺變化較大的水底。在很多情況下,一顆餌料就能拉下1目半至2目的漂尾。
為了改變這種調漂的缺陷,本人采用了反向調標(稱之為反向調漂)。即在組合釣組時,按本人搓餌習慣搓兩顆餌上鉤,增減墜子的重量,反復幾次,至之上餌時,漂尾(尾尖)與水面平,再記住空鉤時水平面在漂尾所處的位置。這樣只要上餌時,水平面的位置在空鉤時的位置以上,直至漂尖的範圍內,都是餌料正好觸底,墜子懸空的最佳狀態。一般情況下,空鉤時,漂尾可露出水面5至6目甚至7目(指實心漂尾)。如果漂尾細長的話,可露出水面更多。這樣不論漂尾的粗細、長短,皆可根據自己的搓餌習慣調漂,根據漂尾露出水面的目數垂釣,從而增加漂的垂釣區間。假設空鉤時漂尾露6目,則可釣5目、4目、3目、2目、1目,如果露7目,則可釣6目、5目、4目、3目、2目、1目,依次類推,擴大了適用範圍,更能適應水底凹凸不平的情況。又由於空鉤時漂尾露出水面多,漂的反應更加靈敏。在釣餌溶化後,漂尾可迅速上升至6、7目。此法對於又細又長的漂尾更為有效。
申明:本站發佈所有文章、圖片資源内容,如無特殊説明或標注,均爲采集或轉發網絡資源。如若本站所發之内容侵犯了原著者或所有權主體的合法權益,可聯絡本站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