淡水釣魚磯竿的使用技巧  在水庫、湖泊、以及幾十畝甚至上百畝以上的池塘等較大水面垂釣時,由於種種原因,大魚一般很少到近岸淺水處。多年生長的大魚,一般都經歷過許多次兇險,已經刁滑成性,非常難釣,特別是機警的大鯉魚用手竿在近岸更難釣到,即便是偶爾釣到大魚,也難以與之抗衡,往往折竿斷線造成遺憾。因此許多想釣獲大魚的釣友便采用海竿或磯竿連接炸彈鉤、串鉤等釣組裝餌後遠拋繃線守釣,這種釣法雖然達到了釣遠的目的和與大魚抗衡的能力,也可偶爾釣到大魚,但釣獲幾率很低。據資料介紹,一般生長期5年以上的大魚
在索餌過程中吃死鉤的幾率只占吃鉤次數的25%左右,十幾斤甚至幾十斤的大魚吃死鉤的幾率就更低,而使用炸彈鉤或串鉤遠拋守釣,很難發現魚吃餌時的微小動作,只能等魚吃了死鉤拉動釣線並帶動竿身晃動時才會得到魚吃鉤的信息,與手竿觀漂釣法相比,喪失了75%以上的提竿上魚機會。
    磯竿加漂釣法,既相對保持了手竿觀漂釣的靈敏,又具備了海竿遠投和與大魚抗衡的功能,因此這種釣法一經問世便悄無聲息地在大江南北廣泛流傳,被許多有經驗的釣手用於淡水垂釣中大水面釣大魚。這種釣法雖然是一種釣獲大魚的好方法,但有一定的操作技巧,必須掌握基本的方法和技巧才能達到預期的效果。根據自己多年采用這種釣法的經驗,撰寫成文供釣友們參考。
    一、釣具、釣組的配備和選用
    1、釣竿:宜選用3米—4.5米的超短節磯釣竿。竿太短則拋投距離受限:磯竿加漂釣法使用墜子相對較小,主要靠餌鉤的包食重量拋出,拋投時不能用力過猛,是利用勻加速運動的慣性將餌鉤拋出,因此竿太短會使拋投距離受到限製;竿過長則釣位選擇受限:磯竿加漂釣遠,要求拋投準確,一般多采用面向釣點的低位背投式,而水庫湖泊等大水面垂釣,往往身後就是陡壁、樹木、蒿草等障礙物,竿身過長要求釣位拋投場地大,使釣位選擇受到很大的限製;之所以選擇超短節竿,一是收縮長度短,便於攜帶,二是超短節
竿的節數多,竿把較粗,竿稍卻很細,使竿的整體調性更符合腰身硬竿稍卻很軟的要求,使拋投時鉤上餌團不易脫鉤。最好選用收縮長度在40厘米左右的磯竿。
    2、繞線輪:宜選用3000型後卸力無間隙定位紡車輪。輪子太大重量過大與桿子不協調,造成操作不便;輪子太小儲線少不利於釣遠應付大魚;後卸力調整更順手,方便在溜魚時根據需要隨時調整卸力松緊,這一點在溜大魚時很重要;無間隙定位輪在操作過程中不容易亂線,也方便輪子和竿整體攜帶,不必每次使用拆裝。
    3、主線:宜選用4號左右100米—150米質地較柔軟的線。線太粗太硬,容易從輪子上自行脫出造成亂線;線太細則不易對付幾十斤的大魚。根據我的使用經驗,幾十元一卷的4號中低檔線,只要調好卸力對付幾十斤的大魚毫無問題。
    4、漂、漂座:要使用通身立式長漂,金屬過線環漂座。一般漂的直徑在5毫米、長度30厘米左右比較適用,太細了遠距離看不清楚,太粗了拋投時受風的阻力太大,影響遠投和餌鉤落點的準確;漂座必須使用金屬過線環漂座,以便於在主線上能順利滑動。
5、釣組:可使用單鉤、雙鉤、3只鉤、盤鉤。在水底有草根、亂石等掛底嚴重的水域只能使用單鉤,基本不掛底的地方可以使用雙鉤或三只鉤釣組,在使用這三種釣組垂釣時一是要打窩誘魚,二是最好采用包食釣法效果會更好,盤鉤適合在不掛底的水域不用打窩直接裝餌垂釣,而且不怕淤泥底。
    二、具體操作方法步驟 淡水釣魚磯竿的使用技巧 
    到達釣場後,要根據天氣、風向、岸邊地形等因素,通過仔細觀察選擇較理想的釣位,釣位選好之後切不可急於打窩,首先要反復測試釣位前方左、中、右可釣距離內的水深情況和大致的水底地形,然後根據測試掌握的具體情況選擇出相對較好的釣點,在釣點確定之後方可打窩。
水深和水底地形的探測方法是:先把繞線輪在竿上固定好,將主線依次穿過線環,然後按先後次序穿上金屬環漂座——兩個太空豆——鉛皮座——太空豆——綁上八字環,然後用一小段1號左右的細線把事先準備好的帶有細鋼絲(或鐵絲)鉤的鉛墜(30—40克)連接到8字環上,最後按照預定的釣點水深在漂座上方的主線上綁上一個棉線結,並在漂座上插上立式長漂。假如我們預定釣點的水深是3-5米之間,就把漂座上面的棉線結定在離墜子5米的距離上,漂座下面的第一個太空豆到墜子的距離以50厘米左右為宜。
    做好了以上這些之後,就可以向預定的釣點拋投測試了,拋入釣點之後稍等片刻,若漂不浮出水面,說明釣點水深超過5米,可往回拖動一段距離後再放松釣線稍等片刻,看漂是否能露出水面,若拖動幾次後漂始終不能露出水面,就要換一個方向重新拋投。若漂露出水面或平躺在水面,說明釣點水深不超過5米,也要往回拖一段距離,然後再放松線略等片刻,如果漂還是露出水面,說明釣點處有較大範圍不超過5米的水深,同時在向回拖的過程中一是可以大概猜測到釣點的水深,二是知道是否掛底。第二次向這個點拋
投時可以把棉線結向下移動1米左右。如此在釣位上向不同方向反復拋投測試,直到找到水深適宜的釣點,並通過反復拋投和調整棉線結的位置使漂能直立在釣點的水中露出所要求的目數。這時在腳下的水邊插一個小棍做標記,從小棍到水中的漂,再到對岸的某一參照物三點一線記住釣點的準確方向,然後再在繞線輪前面的主線上綁一個棉線結,記住從釣位到釣點的遠近距離,此時就可以把竿放在支架上,對準釣點的漂打窩了。
    釣點距離在20米左右可以手拋打窩,距離遠手拋不到位置時,就要用拋竿打窩器打窩,如果有船則更好,既可以準確的打窩,又可以在釣點另作標記,更有利於準確的將餌鉤拋入釣點。窩子打好之後就可收回測試水深的線組,去掉帶有鋼絲鉤的鉛墜,在鉛皮座上裝上鉛皮並調整好釣目,然後在8字環上接上合適的鉤組裝餌垂釣了。最好是無鉤調半目或一目,釣3目到4目。
    三、用餌方法和要求
     1、窩餌:這種釣法一是窩餌用量不能太大,一般一根竿釣一天的窩餌用量可視水面大小等情況用1到2公斤;二是窩餌不能集中打在一處,窩區要有一定的面積,一根竿的窩區面積要在2平方米左右;三是窩餌不能虛多實少,要虛實結合,實大於虛,如:玉米粒、麥粒、米粒等顆粒餌的用量要大於麥麩、米糠等粉狀料;三是餌料的氣味要根據不同季節需要加入適量的添加劑進行調整。若連續幾日定點釣,可在每日中午或者夜幕降臨時補一次窩。
     2、釣餌:使用單鉤、雙鉤釣組時,必須采用包食釣法,即先在鉤上掛上玉米粒、麥粒、米飯粒、蚯蚓等任意一種內餌,外面再包上一層細小顆粒和粉狀料混合的餌料,包好的餌鉤如大棗大小,而且要求外層包餌既要在拋投時不脫鉤,又要入水沈底後能短時間(10分鐘之內)溶散,一般無魚吃鉤時60到90分鐘換一次餌,不可頻繁提竿換餌,否則釣不到大魚;使用3只鉤的釣組時,首先要把8字環上面鉛皮座上的鉛皮取下,裝在3只鉤釣組的鉛皮座上,上面的一只鉤之掛內餌不用包食,下面的兩只鉤則必須用包食;使用盤
鉤釣組時,要把鉛皮裝在餌盤底部中央的鉛皮座上,鉤上不掛內餌,只在餌盤上裝上包食用的料就可以了。
    四、拋投技巧
    這種釣法一般不要求拋投的很遠,但要求拋投落點準確,所以最適宜采用雙手背投式拋投法。餌鉤裝好之後,調整好卸力,並在竿尖過線環以外留出1米左右的線,一只手握住竿身與繞線輪擋線器平齊的部位,並用拇指壓住主線,另一只手打開擋線器後握住竿尾部,面向釣點站立,雙手舉竿過頭,竿稍在身後,竿尾指向釣點,雙手同時用力將竿稍甩向釣點,並在竿稍甩過頭頂指向釣點的瞬間松開壓緊主線的拇指。要領是甩竿時不能啟動過猛,否則鉤上的包食會脫鉤飛出,啟動要緩,加速要快,壓線的拇指松開要及時。
餌鉤的落水點最好是在窩區前方3-5米的位置,這樣餌鉤落水後就能準確的回落在水底的窩區,如果拋投過遠,最好能在餌鉤落水後迅速收線,在餌鉤落底之前將其拖入窩區。餌鉤落底後若浮漂沒有浮出水面,可松線輕輕抖幾下竿,帶動主線抖動漂就會浮出水面,要註意抖動幅度要小,盡量不要拖動已經落底的餌鉤,若浮漂露出水面過高或平躺,可支好竿後慢慢收線,直到漂露出水面的目數達到要求時停止收線。此後就只等大魚上鉤了。
    五、上魚的漂相和提竿溜魚  淡水釣魚磯竿的使用技巧 
    遠距離觀漂很難發現細小的動作,大送漂、黑漂、平移(走漂)、明顯的連續點動等漂相都是已經上魚了,漂的動作越慢,吃鉤的魚往往越大。春季和初夏提竿要及時,盛夏和秋季提竿的時機寧可晚一點,不要過早提竿。要用單手提竿,避免雙手提竿用力太猛、幅度過大。
提竿中魚之後不要急於收線,稍等片刻即可大致感覺出魚的大小和遊走的方向,可順勢擺竿後手握住竿的論卡部位將竿尾頂在腹部,使竿身向上斜立,切忌慌亂中向前伸手高位握竿,握竿部位太靠前一是容易折竿,更重要的是慌亂中連竿帶線握在手中,一旦大魚要線,不僅會折竿,釣線會比刀更鋒利地陷進手指的肉中,當你有感覺的時候已經釀成“血案”,只要你不慌亂,按部就班“穩坐釣魚臺”大魚就跑不掉。要在離岸較遠處把魚溜乏,然後再收線拉回岸邊,只要它還有力氣要線就不要急於抄魚,要反復收放線直到魚徹底無力時再下抄網或上搭鉤,而且在下抄之前的最後關頭,一定要記得把卸力略微調松一點,免得在抄魚時因魚受到驚嚇做最後掙紮的一翻身,造成卸力器反應不及而捶胸頓足。磯竿搏大魚靠的就是卸力器,只要操作得當,就會在不慌不忙中盡享垂釣的刺激和快樂,其個中滋味更勝於大魚成為盤中美餐。

申明:本站發佈所有文章、圖片資源内容,如無特殊説明或標注,均爲采集或轉發網絡資源。如若本站所發之内容侵犯了原著者或所有權主體的合法權益,可聯絡本站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