釣魚之海竿釣取黃鯝的幾種方法 。細鱗斜頜鯝,又稱黃尾,俗稱黃梢,屬中下層魚。體側扁,較高,口小,下位,弧形,下頜角質發達,有咽齒三行,背鰭硬刺粗壯為頭的1.2~1.4倍,尾鰭桔黃色,後緣為黑色,用下頜角質邊緣刮取水下巖石上的藻類為食,也食水生植物枝葉、水生昆蟲和浮遊動物。主要分布在長江水系各幹支流和湖泊水庫等水質優良的自然水域。
黃鯝屬雜食性魚類,葷餌素餌皆食,葷餌主要有蚯蚓、蛆蟲、小蝦等,素餌有面團,米飯粒、麥麩、菜籽餅、玉米粉或其它的糧食作物都可用作釣取它的釣餌。黃鯝對溶氧水質要求非常嚴格,如果缺氧就會上浮,水體汙染就會出現死亡。
釣取黃鯝的方法很多,主要有以下幾種,一是傳統手竿釣;二是海竿組鉤(炸彈鉤加串鉤)釣;三是使用手竿懸墜釣。
釣點:黃鯝喜愛棲息在水體潔靜的環境,有愛在巖石上刮食藻類的習慣,在水中溶氧較高的進出水口或是水下有石塊且高低不平的地方。其次是深淺水的交界處,湖泊、水庫的大面積亮水區域及水庫的堤壩,來作釣取鯝的釣點。
釣餌:使用組鉤釣時,可用糧食類或麩系類調製成混合型糟食,捏成團餌施釣。使用串鉤釣時,可用蚯蚓、白蟲、面包蟲、小蝦作餌。但無論使用哪一種釣法,都必須往釣點拋餌。在沒有拋餌的釣點裏,可采用炸彈鉤串鉤同釣的方法。即在掛好餌的串鉤組下,加掛炸彈鉤團餌。邊釣邊誘,誘釣同步。對於用餌筆者有個深刻的體會:
2007年7月6日,正是小暑節氣的當天,筆者探親在皖西大別山的一個小水庫釣魚。到達水庫時,正是一天中最熱的時候。水庫邊已有不少釣友,但上魚情況都不太理想,筆者分析判斷他們不上魚的原因,可能是窩點中無餌誘魚,於是,開釣時我刻意用菜籽餅、麩皮、小米、面粉,麝香米,調配了一桶製成炸彈鉤團餌,並在拋出的每一副蚯蚓為餌的串鉤上加掛了團餌。大約釣了半個小時,我的第一支竿中魚,收上一看是一條約有500克的大黃鯝,拋竿再釣第二條魚也很快地中鉤了,釣了兩小時後,配好的一桶糟食餌打完了,我上魚的頻率也變得更快了,魚不僅吃串鉤也吃炸彈鉤。這就令當地的釣友費解了。由於不上魚,他們連餌也懶得換。有人見我魚上得很快,便厚著臉皮將鉤想拋進我的釣點,可惜,他們的竿短夠不著。結果仍是不能獲魚。後來,有一位年長的釣友來問我為何不上魚。我就把不上魚的原因告訴了他。他聽了我的建議,也用炸彈鉤加串鉤的方法釣,一小時後,果然上魚了。又釣了半小時,我見窩子已發,幹脆省去了掛炸彈鉤的方法,直接用串鉤釣,上魚的勢頭依舊不錯。從這個實例中我感到釣黃鯝一定得做大窩,誘餌投入的多少是可以與釣出的魚成正比的。在以後的釣魚活動中,我都采取此法獲益匪淺。
黃鯝有喜歡集群活動的習性,一旦在某一個釣點獲魚,可以連續釣上多條,因此,在湖泊和水庫中確定釣點後,不要輕易地更換。因黃鯝在溫度適宜的條件下活動範圍很廣,短暫的時間不一定會誘來魚群。使用組鉤釣不上魚時,應勤換餌,要考慮使用串鉤掛蚯蚓的釣法,這樣效果比較好。
漁具:選擇3~3.6米的玻璃鋼或碳素纖維海竿(調性可略軟一些),用能貯80~100米的中型旋壓式魚線輪。釣線取直徑0.30~0.35毫米的尼龍釣線。細線可提高靈敏度抗風性能好。鉛墜可用30~50克的龜背形墜。組鉤使用6~8號伊勢尼形鉤,串鉤可用丸セ4~6號雙倒刺長柄鉤(一是便於穿掛蟲餌,二可防止蟲餌掉落和魚脫鉤)。
海竿施釣黃鯝有較強的季節性,在每年5~6月,使用組鉤效果理想,每年的9~10月間,多使用串鉤,最理想的釣法就是兩種釣組同時釣。黃鯝口裂較小,但容易吃“死”鉤,故揚竿時機宜遲不宜早。在竿梢出現動作以後,能確定有魚中鉤再揚竿,即使釣者的揚竿速度慢了一拍,也不容易脫鉤,尤其是使用丸せ長柄鉤,脫鉤率就更微乎其微了。 釣魚之海竿釣取黃鯝的幾種方法
申明:本站發佈所有文章、圖片資源内容,如無特殊説明或標注,均爲采集或轉發網絡資源。如若本站所發之内容侵犯了原著者或所有權主體的合法權益,可聯絡本站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