冬釣鯽魚要遵循的一般原則:要根據垂釣水域長期用餌的習慣配餌, 或者使用鮮活蟲餌及動物性粉餌。在人工養殖塘內釣魚, 可以先用本塘飼料打窩, 用紅蟲, 蚯蚓或當地魚愛吃的其他蟲餌施釣。如果魚塘一直沒有斷料, 用飼料配製的釣錯也能釣上魚來。
每次投料做窩不易過大, 可以多選幾個地方做窩, 輪換著釣。因為冬季魚不再離窩覓食, 只能尋窩而釣, 沒有色的地方打再大的窩子, 也難把魚誘過來選擇釣點時要找向陽背風, 水流平穩, 深淺適中, 水底坑窪不平的主水域分支上遊或轉彎處。如果主水域中有溫度較高的支流和進水口, 也是首選之地一些有枯草, 雜枝, 木樁, 石堆的地方, 也是魚群窩集的本要場所。
冬季釣魚, 無論你是“傳統釣”還是“臺釣”或是“競技釣”, 都要盡量使用細線小鉤和靈敏度高的浮標, 最大限度地提高線組的靈敏程度, 便於魚吃餌和信號的足量傳遞。一般的塑料漁線, 在冬季溫度較低的水中會變僵硬, 導致浮標過於靈敏, 經常出現虛假信號。拴鉤用的子線可以改用釣魚專用的軟質黑絲線, 這樣可以減少浮標的假信號, 提高中魚率。
釣具使用上沒有什麽特殊的要求, 一切以適用為原則。
在釣法上, 冬季釣魚“傳統釣”更占優勢, 如果釣魚人對“臺釣”吃得透, 使用又得當, 那麽“臺釣”在冬季釣魚中照樣能發揮出很好的作用。
“統臺”式釣法TYj西北信息網
近兩年來, 在北方的初冬和初春季節, 釣友廣泛使用一種被戲稱為“統臺”式的釣法其實就是“傳統釣”和”臺釣”科學有機的結合體, 屬“傳統釣”的升級改良型釣法。這種釣法從外觀上看與傳統釣”並無二致, 其實內在的東西已有重大改進和實質性的提高。
首先, 它拋棄了過去那種粗線大鉤不重視線組配置的舊傳統, 在大線和子線的搭配和組合上更為精細, 釣500克的魚, 絕不用750克以上拉力的線。由過去強調線的保險系數, 轉變為強調浮標的信號質量其次, 在魚鉤的使用方面, 也轉變了過去那種大約不跑魚的思路, 理解了只有讓魚吃得深些才能提高中魚率的道理, 盡量用小鉤。對用單雙鉤問題, 也顯得十分靈活。只要釣點條件允許, 就裝上下鉤, 一鉤釣魚, 一鉤打窩, 如釣草窩就用單鉤, 不再堅持到哪兒都只用單鉤的老思想。
再次, 浮標的選用上, 也與“臺釣”用標的原理接近.接受了釣什麽魚用什麽標的道理, 不再幻想一支浮標能釣遍天下。真正理解了釣具之中最不能馬虎的就是浮標, 並且舍得投資買好標, 按他們自己的話講就是:舍得花錢買好竿卻舍不得買好標, 就等於舍得花錢買好鞍子卻舍不得買馬一樣, 本末倒置了。
最後, 在鉛墜同浮標的配比上, 更加註重浮力與重力的平衡及等量變化的關系。“撲通到底墜”已消失得無影無蹤了。一般都把鉛墜調整到等於或略小於整支浮標的浮力, 盡量保證魚在吃餌後不太費力就能影響浮標下沈或上送, 並隨著魚情的變化, 及時增減鉛皮進行調整。子線長短是“隨行就市”, 該長就長, 當短則短。釣的過程中, 鉛墜的“懸”與‘臥”更是視魚情而變。這種釣法名副其實, 真正做到了“統臺”結合, 取人之長補己之短。
冬季釣魚最讓人頭疼的同樣是小雜魚的追食鬧搶。遇到這種現象又無法避開時, 一般是加大鉛重。要麽, 就是把子線盡可能縮短一些, 加快釣餌沈底速度, 減小小魚吃餌時拉舉釣餌的活動半徑, 降低浮標的虛假信號率, 識別浮標的平穩足量的上送信號。
選餌與用餌
冬季釣鯽魚用活餌蚯蚓, 紅蟲的效果較好。蚯蚓要選用不太粗, 顏色紅潤, 外表光滑, 輕輕一碰就翻滾不止有活力的那種。紅蟲要用體大皮厚頭部黑亮, 用手一捏富有彈性的公蟲, 體細綿軟的母蟲鯽魚不太愛吃。
用活蚯蚓釣魚, 要用有倒刺的魚鉤, 避免因蚯蚓的掙紮而在水下脫落。如果釣的魚比較小, 可以用細一點的蚯蚓, 或者把蚯蚓分成幾段順穿到鉤上;釣體型較大的魚, 可以從中段橫穿整條蚯蚓。用蚯蚓釣魚也可以變變方法, 比如在身旁放一瓶水和一罐能誘魚的幹粉餌, 掛上蚯蚓後把它反復在水和幹粉中沾涮, 搖動, 使其像搖元宵似的搖成彈球一樣大, 再投人釣點。這樣粉餌在水底霧化後, 蚯蚓四周形成較集中的窩子, 會產生奇效。 用紅蟲釣魚, 要事先把它捆成小把, 每把用三四條, 七八條都行
申明:本站發佈所有文章、圖片資源内容,如無特殊説明或標注,均爲采集或轉發網絡資源。如若本站所發之内容侵犯了原著者或所有權主體的合法權益,可聯絡本站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