長竿點釣殘荷間是什麽意思?釣魚技巧? 俗話說:“霜前與霜後,釣魚有奔頭”。立冬之後正是長竿短線點釣殘荷間的大好時機。由於氣溫的下降,魚感到冬天的臨近,開始大量的攝食,為過冬的消耗和來年的繁育做準備。基於這個原因,這一段時間鯽魚的上鉤要明顯地好於其它時候,釣鯽魚的個體也比其它的時候要大。其二:夏季長滿水生植物令釣者無法施釣的環境,如今卻因水生植物雕謝、枯萎而給釣者提供了一個施釣的空間,特別是江南農家用於承包養殖菱藕的池塘,野生鯽魚多如牛毛,雖然這些塘中的魚頭不太大,但給釣魚人獲得的快樂卻是一樣的。池塘中以菱角秧、浮遊生物、昆蟲為食物的雜食性魚類,皆會因失去天然餌源而變得饑不擇食。而霜降與立冬的這一段時間的溫度也給釣友帶來了極為便利的出行條件,使釣者免遭夏季釣魚的酷熱之苦,真正感受釣魚的樂趣,這就是眾多釣友所癡迷的長竿點釣殘荷的釣法。


  釣具:使用傳統釣組,選擇竿體較輕的炭素釣竿,長度在7.2~10米,直徑為0.104~0.128毫米的強力尼龍線,釣鉤使用2~3號的伊勢尼型朝天鉤,浮漂使用由白雞毛梗自製的七星漂,使用上述釣組的好處是釣竿輕,釣者使用一天也不易會感到太勞累。線細信號反應清晰、隱蔽性好,鉤餌不易驚擾釣點內的魚,一旦遇上掛底可輕易棄鉤保線組。由於不能獲知水下殘荷梗的分布,使用七星漂可以直上直下的提竿,能避免釣鉤掛底,且不累人,鉤小利於50~100克大小的鯽魚吞餌,能提高釣獲率。


  出釣:以霜降後至小雪這一段時期,1~2級的微風,無日照的陰天是釣獲殘荷塘的好時機,風小可保證鉤餌能準確地投遞至釣點中,陰天可降低魚的視覺距離,不易發現釣者。溫度要求氣溫在3℃~12℃效果最佳,只是在早晚這兩個時間段中魚的吃口較緩,因此施釣時間以上午9時至下午4時為最佳。


  釣點:養殖菱藕的水面,大多水體較淺,通常在60~100厘米之間。如果池塘中的水較清,水中的魚可能會發現岸上的釣者,特別是釣竿的影子對釣點裏的魚影響最大。因此,釣者在選擇釣點時,首先要考慮到是否有魚,再將釣竿對釣點的影響考慮進去,可盡量選擇逆光處釣,這樣可避免因日照帶來的影響。筆者的做法是選殘荷連結較大的範圍做釣點,利用殘荷的遮擋將魚的視覺阻斷,這樣的效果較為理想。此外,聲音也對藏身於殘荷間的魚會有影響,所以,點釣殘荷時腳下的步伐越輕越好。中國釣魚人網!


  誘餌:冬季魚類活動範圍較小,本味餌很難快速地誘魚聚魚,待窩的時間也長,再加上野釣環境面大魚稀的特點,所以,若想快速地誘魚就必須使用濃香或濃腥的誘餌,以濃烈的香味或腥味來刺激魚的感官,促使魚類產生食欲。從過去的實踐來看,使用藥酒米的效果較好。布窩時釣點不妨多一些,一次先打上5個,開釣時打5個,發現效果不佳時可再打5個,釣殘荷塘還有一個好處,窩點再多也不易忘記,因為荷葉可作為窩點的標誌物。


  釣餌:魚類的食性是固有的也是可變的,作為雜食性魚類的鯽魚也是如此,點釣殘荷魚的餌不太講究,無論是米飯粒、小麥粒、白蟲、蚯蚓都可以。因主釣的對象魚為鯽魚,所以使用的釣餌宜小,這樣可更有利於鯽魚的吞入。


  釣法:“釣跑馬”是點釣殘荷魚的核心,基於殘荷塘的特點和魚頭稀的實際情況,釣者要以走為主,那個釣點內出現魚星就在那個釣點裏守,若二三分鐘無魚咬鉤即可趕下個釣點。如此反復,在無魚咬鉤或咬鉤遲緩的情況下多用逗鉤的方式釣,有魚中鉤應及時地將中鉤之魚提拎上岸,以免魚兒掙紮驚散魚群.

申明:本站發佈所有文章、圖片資源内容,如無特殊説明或標注,均爲采集或轉發網絡資源。如若本站所發之内容侵犯了原著者或所有權主體的合法權益,可聯絡本站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