獨家揭秘包食釣 中國釣魚人王 包食釣法的神奇功效完全體現在誘釣合一的釣餌上。釣魚人特別是野釣的人群中,有相當多的人有一個固定的思維模式。為了圖省事,節省時間,一到河邊就將麥麩、菜籽餅、大米和少量的顆粒餌,用水打濕,用手拌拌,抓起一個饅頭大的餌團,往擬定的釣點內一扔,就算完成了打窩。這種做法並不是錯誤,若是釣淺水時它還是個省時省事的良策,但在面大水深的自然水域,這種做法就行不通了,有很多湖泊水庫,手竿能觸及的距岸5~6米的地方,水深常常在4~5米上下,一個饅頭大的餌團,經過水面的撞擊和水阻力的層層剝蝕,水下潛流的沖擊和上層浮魚的掠食,真正沈進釣點的能有多少?它的誘魚、聚魚的效果又能體現在哪裏?

這是釣魚人永遠捉摸不透的事。為了解誘餌在水下的分布情況,筆者曾在水質清澈透明度高的花亭湖中做過一個試驗:把麥麩、菜籽餅、大米加面粉拌和捏成一個饅頭大小的餌團,拋入4米深的水中,最後筆者卻發現原來很黏的餌團,在水中已散成一個有一平方米大小的範圍,顆粒小的餌已隨水散去,落進釣點內的誘餌也少得很。由此可見,在野釣湖泊、水庫深水時,使用包食釣法,完全是一種行之有效的手法,它能保證鉤餌正常落底,既可避免誘餌在水下不集中,不到位,使魚餌分散的弊端,也可以達到節省餌料的目的。傳統釣使用包食釣法並非是很麻煩的事,它只是在原有的基礎上,多了一道包餌的程序,但從實釣結果來看,即使多了這道程序也有必要,至少它對你的釣獲會有很大幫助。釣得多、釣得大、釣得痛快刺激,正是廣大釣友所追求的目的。此外,包食釣還有較大的適應範圍和與各種釣具搭配的空間,在當今的流行釣法中,有很多釣法都存在著一定的局限性,不能勝任湖泊、水庫等自然水域的野釣,而包食釣法主要就是針對水面大、水深、魚頭稀的自然水域。包食釣不是單一傳統釣的釣法,而是與傳統釣合二為一的新釣法,傳統釣與包食釣相互包含相互兼容。在釣餌的使用上,傳統釣與包食釣餌同出一轍,都是葷素皆用,葷餌常為蚯蚓、白蟲、面包蟲(黃粉蟲),素餌為米飯、面團、蠶豆粉等。

包食餌的外包餌為:麥麩、菜籽餅、豆粕,完全等同於傳統的誘餌,只在使用方法上略有區別。在釣具上也是如此。包食釣釣組對釣具沒有過高的要求,普通用於傳統釣的手竿都可以用於包食釣,就連拋竿亦是如此,它可以根據所釣對象魚的食性和習性決定,釣底、釣半水皆可,既可以釣深水也可以釣淺水,單鉤雙鉤、多鉤釣均可使用。

唯一值得提醒釣友的事,就是包食釣擇餌的技巧,首先必須根據魚類的食性來選擇所釣對象魚的釣餌,釣餌必須是所釣對象魚的喜食之物。以鯿魚(武昌魚)、草魚(草根子)為例,這兩種魚的習性位居水體的中上層,使用麩系類餌可在水中漂浮停留的時間較長,便於魚的發現,加之草魚與鯿魚喜歡追逐渾水,魚餌的霧化可應對魚的嗜好,加之草、鯿這兩種魚對麩系類餌的鐘情,釣獲的成功率很大,可見,針對魚類的食性用餌,是所有釣法的前提,包食釣法也不例外。結論是:外包食的基料最好能用炒香的麥麩或本身就具有香味的菜籽餅或玉米粉。根據不同的魚情添加香精、糖、蜂蜜或曲酒,並進行適當的發酵(特別是釣草魚和鯿魚)其有微酸略甜的酒香味,內包食用法與外包食基本一致的。要求釣餌的附鉤性要好,黏度大,容易捏和。

因此,用小麥蛋白纖維是很有必要的。外包餌的狀態,應宜幹,不宜濕,以捏緊後成團而無多余水份,濕手為宜,否則包不緊,掛不牢,在使用玉米粉時,可適當地添加面粉,把握霧化的程度尤為重要。包是包食釣整個過程中的技術核心,也是關鍵所在,具體的做法是:左手抓起一團包食,在手掌中捏成扁平的小圓餅,將掛好內包餌的鉤子置於圓餅的中心,把鉤包裹起來,再用雙手用勁捏緊。

使其成為球狀,小者如棗,大如鴿蛋即可。伸竿施釣時,動作應輕柔,不應有抖竿、頓竿、顛竿,否則會將掛好的包食餌團抖落於水中,給自已帶來麻煩。包食釣需講究的不僅是包食餌的狀態,還有調漂的問題。釣靈釣鈍,還應根據所釣對象魚來決定,一般的做法為釣底層魚,如鯽鯉、黃顙等。魚漂多以釣鈍為主,鉤墜可以落底,采用臥鉤釣法,若底釣半水魚,魚白魚,鯿魚,草魚,鉤

申明:本站發佈所有文章、圖片資源内容,如無特殊説明或標注,均爲采集或轉發網絡資源。如若本站所發之内容侵犯了原著者或所有權主體的合法權益,可聯絡本站刪除。